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朝歸倭附(卌二)內閣覲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無數次,朱翊鈞對他的觀點一向是非常認可的。

不過,高務實另外有一句現在已經傳得非常廣的話,就是“稅者,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這句話現在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因此,由於朝鮮內附而需要駐軍,亦或者進一步還要進攻日本本土而不能從朝鮮撤軍,這兩件事都需要對江南加徵的“百三商稅”來支援,那麼也就必須面臨一個質問:這筆錢算不算“用之於民”。

換言之,怎麼解釋這樣的做法不是好大喜功,而是確有所需。更直白一點說,這麼做對於“民”而言,是否有好處、是否有足夠大的好處?

高務實此前和皇帝有過交流,但當時君臣二人主要談論的方向只是朝鮮,而較少涉及到日本。對於朝鮮內附問題,彼時二人談論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朝鮮半島在中原王朝的戰略層面——或者用後世的話來說叫做“地緣政治”層面——的意義;二則是經濟層面的意義。

在地緣政治層面,高務實說服朱翊鈞的理由是:朝鮮半島是穩定東北的重要基石。

按照高務實的分析,從秦朝統一中原以來,但凡大一統時代,都必須面臨至少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對內維持各板塊統一;二是如何確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優勢。

雖然從秦朝以來,中國就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但華北、東北、西北、青藏、雲貴、江南等板塊卻因為迥然不同的地理環境,天然存在著撕裂的風險。

為了確保對各板塊的控制,中原王朝除了駐軍、分封等手段外,還在雲貴川等地推行改土歸流,潛移默化地增強帝國的控制力。而對於都城的選擇,就更是統治者意志的重要體現。

秦朝以來,天下之中的八百里秦川成為大一統帝國的建都首選。而後隨著地理環境的惡化,帝國政治中心開始逐漸東移。到了隋唐,大運河的橫空出世也為經濟重心的南移,以及政治中心的繼續東移和北移提供了可能。

北京之所以從元朝以來始終作為大一統帝國的都城,根本原因在於它是華北、東北和西北三大板塊的交匯之處。後世所謂北京“處在雞脖子要害位置”的說法,其實說穿了就是指它這個三大板塊交匯處的關鍵地理位置。

當然,現在的大明版圖並不是雄雞形狀,所以高務實必須以大明為例來給朱翊鈞說明。按照高務實的解釋,華北是南方的屏障,東北是華北的犄角,只有同時控制華北和東北,才能夠對西北的少數民族形成優勢。

一旦東北有變,比如大明原先撤銷奴兒干都司,導致的結果就是朝廷對西北,尤其是對蒙古高原的優勢很快蕩然無存。

其實,對於元清兩個將蒙古高原納入疆域的王朝而言,東北、西北和華北又互為犄角,一旦其中一方有變,比如明朝奪取華北,逃回蒙古高原的元朝很快又失去東北,進而全面瓦解。

清朝晚期的情況也大同小異,當漠北蒙古被沙俄染指後,東北不再是安全的老家,清朝很快風雨飄搖。當然,高務實舉例說明的時候只能舉例元朝,但這也就夠了。

總而言之,正因為三個板塊缺一不可,儘管北京地處北方, 從建都的角度來說,氣候條件並不優越,甚至還需要南方供給糧食等重要戰略物資,但卻始終被青睞。

其實高務實內心裡看得更遠一點,因為他知道原歷史上沙俄和蘇聯撕裂蒙古後,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都受到巨大威脅,斯大林一心想將蒙古作為兩國緩衝,但這種局面卻造成了現代版的“天子守國門”。

正因為如此,紅朝第一代領導集團才多次向蘇聯提出解決蒙古問題,不過在當時新中國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這樣的要求註定是一廂情願。而在蒙古問題木已成舟的情況下,保住東北就成為北方乃至全國安全的最重要問題。

而朝鮮,就是最能影響東北安全的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