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卅八)明軍策略,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局策劃者和總指揮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封賞,直接一戰獲封侯爵之外,以下便是戚繼光獲封伯爵。除了他們二位,其餘有功人員的封賞就“平平無奇”起來了。
例如麻貴,最終論功時他排武將第三,僅次於戚繼光、李如松。但問題在於排在他前面一位的李如松也只撈到“敘伐元功,升一級,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另外再升授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那麼很顯然,麻貴的功賞不可能超過他,實際上麻貴的功賞和李如松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最後的“中軍都督府”換成了“前軍都督府”,而都督同知換成了右都督——正一品的右都督當然高於從一品的都督同知。
不過,這樣的封賞可不是功賞倒置,而是麻貴資歷比李如松老,他此前就已經是都督同知了,這次要升只能是右都督。
然而,戚繼光既然獲封伯爵,目前在軍中綜合考慮下來又最有資格接替戚繼光的將領恐怕就是麻貴,那麼麻貴自己當然也會有些希求“進步”的想法。
武將要“進步”,最穩妥的就是憑藉戰功獲封,但戰功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先都不必說打不打得贏,你至少首先得有仗可打才行,而這有仗可打……那不就得指望高閣老器重栽培?
現在高閣老的器重栽培已經就位,麻貴當然更想打好這一仗。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次援朝第二仗著實非同小可,不僅出兵超過十萬,而且有一個關鍵點是不同於前幾次在高閣老麾下作戰的。
前幾次高務實用兵出兵人數也很多,他本人自然也是以文官身份統兵,但有個相對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高務實帶兵時手下的總兵們互不統屬,朝廷或者說皇上並不在這一群總兵中指定一位提督統管軍務。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麼做是為了讓高務實更好指揮,當然也意味著皇上認為高務實本人就能統管軍務,不必另外從總兵裡挑一位出來。然而在朝鮮的作戰卻不同,前一次有李如松提督援朝平倭,這一次則換成了他麻貴。
總兵可以做提督,但提督未必一定得是總兵,例如高務實上次平定西北的時候,就是以文官身份提督西北軍務。故而可以這樣說,麻貴還是頭一回提督方面軍務,這是一種資歷,也是一次莫大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打得好,參照目前皇上和朝廷對朝鮮戰事的重視程度來看,恐怕也有機會撈個伯爵噹噹。
前文曾有詳述,大明早年武將封爵容易而文官甚難,到了後期則反過來了,變成文官依靠軍功封爵的還能找出幾個,武將封爵的拋開上次的戚繼光之外卻只有一個李成梁——甚至李成梁一開始還只是流爵,是後來再有了其他功勞才積攢成世爵的。
也就是說,武將封爵反而比文官依靠武勳封爵更難了。那麼在這種大環境下,如果他麻貴也能趁著此次援朝之戰的機會撈個爵位,那可就真是光宗耀祖了,也讓“東李西麻”真正變得名副其實。
有了這樣的奮鬥目標,麻貴雖然按照高務實的要求尚未南下進入朝鮮,但卻已經做足了準備。
他不僅親自檢驗了各部武器裝備、後勤糧餉等配備,更是時刻不曾放鬆訓練備戰,還從被調來他麾下的遼東軍口中詳細問明瞭朝鮮的山川形勢等相關事宜。另外,對於日軍方面的情況,他更是著重瞭解、研究,針對日軍此前的表現,做出了好幾套戰爭預案——這是多年來跟隨高務實打仗學來的。
這種戰前預案在南疆早已普及,因為南疆的各大警備軍都已經有了參謀部的正式編制,但在大明軍事體系中暫時還不曾推廣。
大明這邊的改革到底不比南疆,可以由高務實一言而決,大明朝廷的改革一貫有賴於高務實本人的地位提升,此前他還搞不了這種在全軍上下直接改革制度的大事——祖制嘛,雖然高務實也改過不少,但總體而言想要繞過去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