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廿七)爾虞我詐的冊封,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建國之後,太祖朱元璋曾派遣使團要求日本朝貢並控制倭寇活動,但當時日本的懷良親王不屑一顧,反而拘禁殺害使團中人,久後才放歸。倭寇犯邊依舊,朱元璋在驅逐北元之後,曾決心征伐日本,但最終卻被群臣勸阻而作罷。

到了建文時期至永樂初年,當時日本國內形勢已然變化,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主動與大明修好,按照傳統遣使納貢,希望獲得回報豐厚。於是永樂帝下賜冠服印信,允許日本十年一貢。

不過這套體系並不嚴謹,日本其實從未表示臣服,只是中原王朝歷來的習慣是隻要外國來使建交,一般都將其認作為藩屬及朝貢國。

要說中國的朝貢體系這事兒吧,由於多數小國無力與之抗衡,而且自古以來無論是經濟還是藝術上的回報都收益極大,加上有名義上的宗主保護,大多也就心甘情願。惟獨日本從未被中國攻入本土,它自家也因為是個島國而沒有什麼被保護的需求,因此始終不曾正式表示臣服。

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國內混亂,朝貢中斷,敗亡武士、商人、浪人便再度來到朝鮮及大明的沿海地區發展勢力,燒殺搶掠,引起了大明、朝鮮兩國對日本的極端仇視。

而對於已經在名義上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而言,重新取得大明冊封的名位對於他在日本的地位來說,本來幫助價值並不大,但也不能說毫無意義。

原因也不復雜,日本雖然從未臣服中國,但日本的文化受中國啟蒙,連官制都幾乎是照搬大唐,所以其國內統治階層對於中原王朝的認可還是很高的。

正巧豐臣秀吉出身低微,如果能得到大明這個中原正統的認可,至少可以顯著提高家格——以後你們再說我出身卑賤試試看?話說回來,當初足利將軍也是中原皇帝冊封的日本國王呀,他足利能有,我豐臣就不能有?

於是到了次日,豐臣秀吉接見大明使團,明使宣詔: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任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

當茲盛際,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懇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

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己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使臣唸的是此原文,但日本方面雖然有不少人懂漢語,卻大多是通吳語之音,對北方官話卻不太熟悉。再加上聖旨寫得辭藻華麗、用語艱深,別說豐臣家臣和諸位大名聽得一頭霧水了,就算日本公卿也不能立刻領悟其意(相較於武家,日本公卿階層以精通漢學為傲)。

因此另一邊,沈惟敬經過連夜準備,又來了一波翻譯,在翻譯時便完全更改了詔書內容,基本內容都完全符合了秀吉的設想。

秀吉因此大悅,在即興發表了一番希望兩國和睦相處的講演之後,便請小西行長送明使離去休息,待明日再行冊封。

回到休息之處,沈惟敬給正使彙報道:“已按照高閣老指示另做別譯,豐臣秀吉表示明日再行冊封。按照日前商議,倭國方面應該能有人聽出你我宣詔之別,事後必會向其稟告,屆時就看豐臣秀吉會不會一怒之下再掀大戰了。”

楊方亨滿意地讚了沈惟敬幾句,然後道:“如此說來,你我二人及使團隨從也要在今晚進入最危險的時刻,或許會把性命留在倭國,你可後悔?”

沈惟敬笑道:“所謂富貴險中求,何況經此一事,老朽也算能青史留名一筆,這買賣做到如今地步,老朽已然不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