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戰後波瀾(九)大寧都司?,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多久就放棄了西部,撤到了嘉峪關。
當時在關外還設有七個羈縻衛所,自成化以後,其西的土魯番勢力日益強大,吞併了這些羈縻衛所,大明朝的疆域就限於嘉峪關以東長城以內了。
如果要和唐朝相比的話,大明在西南的經營要比唐朝給力,但在北方以及西北則明顯不如,東北也就是遼東方面,大明勉強算是稍勝一籌。不過雖然東北、西南佔優,但由於中國自古危險多出在北方,所以明朝的邊疆軍事壓力整體上而言是大於唐朝的。
而導致這個原因出現的很大一個原因,在高務實看來就是朱棣內遷北方衛所而造成,這其中又以內遷大寧都司為最甚。
明之大寧者,漢之右北平,遼之中京也,地位何其重要?
掌握在漢人手裡,就如同此次高務實伐元一般,西、北、東三路,想出哪路出哪路,可謂扼住了北疆的樞紐。尤其對於北疆偏東部分,那更是居高臨下一般的俯視,足以震懾數千裡之疆域。
然而大寧一旦掌握在遊牧民族手裡,那就是南犯漢地之前哨。歷史上俺答封貢之後,察哈爾部與內喀爾喀部南犯劫掠,很多時候都走大寧便可見一斑(另一部分是去遼東)。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大寧一直掌握在大明手中,察哈爾東遷這件事沒準根本不會發生。那樣的話,搞不好俺答早年就要和察哈爾部先來鬥個你死我活,大明說不定就直接坐收漁利了。
可是大寧都司內遷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朱棣不得不為之。當時鎮守大寧的是寧王朱權,這位爺政治頭腦只能說一般,但因為掌握大寧都司,手底下有兀良哈三衛精銳騎兵,軍事力量相當了得。後來由於朱棣的一番軍事加政治的操弄,兀良哈三衛被出借給了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
戰後封賞,朱棣擔心他在南京稱帝之後寧王尾大不掉,甚至沒準能複製他的奪國之路,自然不敢將朱權留在大寧,於是寧王內遷江西,被放在眼皮子底下盯著。兀良哈三衛於是就撿了大便宜,翻身農奴把歌唱,直接獲得了大寧及周邊地區作為牧場。
由於大寧被賞給了兀良哈三衛,北疆其餘衛所便失去了核心支撐,於是一個個都開始撐不住,只好逐批逐個的紛紛內遷,終於就搞成了上頭所說的那副德行。
漠南之戰後高務實收復了大寧,並且堅持要在大寧駐軍。一開始這個計劃由於圖們出兵打擊明軍補給,搞得差點夭折。
後來高務實靠著自己的面子,從土默特借到脫脫恰臺吉所部東出,駐牧於大寧與明軍邊牆之間,這才算是阻斷了圖們伸出的黑手。然後大明朝廷持續輸血、大力建設,這才重新築成了新的大寧城,再次將手穩穩地伸到長城以北。
然而即便如此,光一個大寧城是不夠的,只有拿下整個察哈爾,明軍才能將這一大片草場當做自家牧場來培養戰馬、增強騎兵。否則光有一個大寧城,出城畜牧都要時刻擔心圖們殺來,那還培養個球?
梁夢龍現在的觀點顯然就是說應該重新設定大寧都司,並且重新控制整個東蒙古草原——大致上就是察哈爾舊地,或者可能還更大一點,相當於後世的內蒙古東部。
既然他的觀點和高務實戰前的分析基本一致,朱翊鈞當下就想表示同意,誰知道一直沒說話許國忽然插嘴道:“道理是不錯的,但如果把察哈爾舊地復為大寧都司所轄,科爾沁那邊卻要以何為賞?說起來,他們此次正是沒功勞也有苦勞,其部出兵多少來著……有一兩萬吧?”
朱翊鈞見狀便沒說話,只朝梁夢龍望去。梁夢龍似乎對此也有準備,說道:“倒也好辦,許他們一個征討阿魯科爾沁的名頭即可。”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友”、“Cosifan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