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北伐(七),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邊外撤去就行了。到時候明軍回開原駐紮,滿洲三部隨便他們留在邊牆之外和科爾沁一起駐紮也好,還是返回自家領地也罷,那都隨便。
在他看來,明軍一直在關外轉悠是很不划算的,因為明軍雖然出征的也是騎兵,但明軍騎兵不會帶著牛羊跑,“戰鬥自持力”相比科爾沁根本沒得比,就算和滿洲三部相比也略有不如。
畢竟人家吃得差,湊合能混個飽就行了,而明軍因為實學改革,遼東邊軍的飲食標準已經在十多年裡提高了兩次。現在的規定是每頓都要能看見油腥,即便沒有肉也得有魚,量固然並不多,但也仍然加重了後勤的壓力。
因此蕭如薰是希望明軍早些撤回關內的,科爾沁部以及滿洲三部自然不會帶進邊牆之內,但開原邊牆離開原並不遠,科爾沁部如果駐紮在開原西北邊牆之外,一旦有警,明軍一天之內就能趕往支援。
至於滿洲三部,葉赫與哈達兩部是所謂的“北關”和“南關”,這個南北都是針對開原來說的,自然離開原也很近,他們即便回自家領地,要救援科爾沁部也不會超過兩天。建州右衛倒是離得遠一些,不過他們出兵的人數就很少,在蕭如薰眼裡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趕不趕得及都無所謂。
兩天的救援時間夠嗎?應該是夠的,因為科爾沁部本身也是蒙古遊牧,戰爭期間肯定會加大哨馬的偵查範圍,兩天的預警時間理應能夠爭取得到。
然而科爾沁部卻委婉地表示不贊成這個主意。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內喀爾喀部(科爾沁屬於內喀爾喀)原本和外喀爾喀部關係就不太好。這其中的歷史原因比較複雜,此處沒必要多說。總之雙方雖然都有“喀爾喀”之名,但絕對算不上什麼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相愛相殺還差不多。
其次,這次阿巴岱賽音汗剛剛被圖們陡然一個兵臨城下嚇得俯首稱臣,轉頭居然就把科爾沁打了個灰頭土臉,這讓科爾沁的幾位臺吉、貝勒(說法不同而已)面子上非常掛不住,心裡十分窩火,都想著挽回聲譽,要報一箭之仇。
在這樣的基礎上,科爾沁部三位臺吉一合計,認為當前聯軍的實力對阿巴岱賽音汗其實形成了碾壓之勢,總兵力已經在兩倍到三倍之間。這樣的優勢局面,自然完全不應該“畏敵避戰”,撤往開原做小女兒態,而應該雄赳赳氣昂昂地去找阿巴岱賽音汗決戰。即便不說全殲對手,至少也要打得他逃回和林,終身不敢東望才是。
科爾沁部的意見還得到了葉赫部的支援,雖然葉赫兩位貝勒話說得很客氣、很謙遜,但意思還是表達得很清楚:他們也覺得應該把阿巴岱賽音汗打痛,讓他早點滾回漠北,不要再插手漠南的閒事。
其實他們兩人的態度也不是無理取鬧,甚至可以說非常就事論事了,畢竟以前圖們很少能把外喀爾喀部的人馬糾集過來,如果這個口子開成了習慣,那以後圖們每次出動都能多兩萬兵馬,對局勢的影響可是相當不小。
哈達部的孟格布祿這次倒不算積極——好吧,之前出兵救援科爾沁他就談不上積極,他這麼做其實完全就是給大明爸爸面子,甚至某種程度上是給高務實面子。如今既然能有機會開溜,回家準備過冬不香麼?為啥要在科爾沁瞎轉悠耽誤時間耽誤事?因此孟格布祿同意明軍撤回開原。
建州右衛的烏爾坤一如既往地表示大明說一我絕不道二,無論蕭總戎是要繼續追擊阿巴岱賽音,還是要撤回開原,總之我建州右衛都一定遵令行事,沒有任何不同意見。
或許是蕭如薰非常“有大局觀”,認為高司徒之所以打這場仗就是牢牢拴住科爾沁部,亦或許是蕭如薰覺得不能不給高司徒的兩位大舅哥面子,得把葉赫方面的意見當回事,總之經過一番考量,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追擊阿巴岱賽音汗。
這一追就追得有點遠了,跑到了後世內蒙古庫倫旗南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