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十)京師插曲,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接到朝鮮戰報,得知戰況陷入僵局,遂找來吳兌、王錫爵及兵部尚書周詠、兵部侍郎蹇達商議。

蹇達本來是在伐元之戰中接替得罪高務實的李松做薊遼總督的,戰後因功回部做了兵部侍郎——不過真正的原因當然不是如此簡單。

事實上是高務實非常重視朝戰,因此要統一遼東的指揮權,於是現在就變成了顧養謙一人身兼任督、撫二職,將遼東徹底掌握在實學派手中。這可以避免前線在朝鮮打仗,後方卻出現各種扯皮導致補給不暢的麻煩。

此時申時行說道:“聽聞大軍初至朝鮮便收復四道,大獲全勝,為何現今停駐不前?朝鮮也上奏大明,請求朝廷令宋應昌再度出擊,皇上正等著我等回覆,這不戰之因是否真如宋應昌所言,兵部可有核實?”

周詠答道:“秉元輔,兵部時刻關注朝鮮戰事,探查來往不斷。此次事情起因是軍中因上報軍功所奏不實引起南北之爭,軍心動盪,再加上李如松部嫡系在碧蹄館之戰損失不小,也挫了聲威,面對南軍不滿無力壓制,目前宋應昌正在設法穩定。

元輔自然知道,若軍心不齊,南北敵視,戰必難勝。碧蹄館戰後倭軍集結一線,軍勢大漲,防備嚴密,無機可趁。我軍人數遠不及倭軍,貿然開戰或將損失慘重、無功而返,因此只得暫行觀望。”

王錫爵對於鐵嶺李氏背叛心學派一事耿耿於懷,此時便作處一番深憂軍心的模樣,語氣沉重道:“正值大戰,軍心大亂不僅不利於戰事,也將淪為藩國笑柄。依我看來,此必是北兵爭功所致,而李如松出自遼東名門,軍中大多為其家門親信舊部,此次事件李如松難辭其咎,應嚴令宋應昌將那軍功論賞據實上報,以此穩定軍心。而對李如松本人,朝廷也當嚴飭,甚至追究責任。”

蹇達這位原薊遼總督、新任兵部侍郎相對中立,聞言說道:“軍中爭功內鬥為兵家大忌,所幸有宋應昌在,必能穩定軍心,而後兵事謀劃才有可為。兵部也將督促宋應昌儘快平復此事,以免倭寇察覺趁機來攻。眼下大軍糧草每日消耗極多,豈能因內訌而被迫拖延戰事?”

蹇達這番話故意沒搭理“嚴飭李如松”的說法,吳兌在一邊自然聞絃歌而知雅意,再加上他也反對拖延戰事,於是一邊盤算軍需,一邊道:“此前我曾聽戶部核算及前線回報,大軍口糧每人每日便是一升五合,戰馬每匹每日需料豆三升,也便是說大軍一日耗糧便將近八百石,馬匹一日用豆量則近九百石。

眼下各處糧船、糧車正逐批運往朝鮮,朝鮮當地也在盡力籌措,但由於此時天寒地凍,仍難齊大軍每日所需,故戰事若拖延日久,恐怕於我不利。”

周詠稱讚道:“吳閣老所言極是,大軍糧草情況確是如此,吳閣老對軍需糧草一事如此關心,實乃官兵之福。元輔,兩軍對戰必時刻謀劃周全,若一時不慎便可能會使全軍潰敗,而目前尚無戰機,不可輕易出戰。

眼下最新的戰報是宋應昌及李如松已命楊元鎮守平壤,防控大同江;李如柏鎮寶山,查大受守臨津,互為聲援;祖承訓鎮守開城,兵分四路,穩固後方。好在糧草軍需僅是押運稍慢,我也將再遣專人於各地沿路督導,同時聯絡了海貿同盟在海運事宜方面予以協助。”

王錫爵這次倒表示認可,道:“我贊同本兵之見,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具體如何行事還是交由宋應昌決斷為好。當務之急應是軍心穩定及軍需供應,而後可再尋戰機。若能儘早結束戰事,班師回朝,天下安定,也好省下錢糧應對西南亂事。”看來在王錫爵眼裡,也是內亂的優先順序更高。

吳兌同樣附和提議,道:“王閣老所言也是天下臣工、黎民百姓所盼。我看內閣也需給宋應昌回個信,明確告知其朝廷意圖、內閣意見,從大局著眼,必須儘早殲滅倭寇,收復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