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伐元(卌四)接戰,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纛一旦倒下,整個明軍各條戰線計程車氣必然一瀉千里。
屆時,十幾年前那支不敢與蒙軍正面對決的明軍必將再現。
所以布日哈圖現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經典的“卷旗過營”——不顧一切直接殺透敵軍中軍,然後砍倒敵軍大纛,將自家戰旗猛然高高揚起。敵軍一看自家中軍主帥戰歿,哪裡還有什麼戰心,立刻就變成霜打的茄子,精神萎靡,任人宰割。
這一手宛如後世所謂的“斬首戰術”,透過直取敵軍中樞,既切斷其全軍有效指揮,又打崩對方士氣,堪稱李世民在秦王時代最強悍的戰術。
如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以三千五百兵力大破夏王竇建德十萬大軍,雖然整個戰爭過程中李世民用了很多策略逐漸累積得勝的可能,但最終戰場上的獲勝,歸根結底還是靠這一手“卷旗過營”。[注:當然李世民早年動不動就陷入重圍,其實大多也是因此導致。]
然而布日哈圖不知道的是,他深刻研究高務實的同時,高務實對他也進行了同樣深刻的研究,把對他的重視程度一再提高,甚至看得比圖們汗本人還要緊。
對於布日哈圖的判斷,是高務實深刻分析其當前面對的局勢、按照布日哈圖的個性綜合得出的。布日哈圖的用兵特點其實以尋常思路來看可謂非常好,他一貫謹慎,但在關鍵時刻卻又豁得出去,是真正的大將之風。
但問題是,布日哈圖面臨的麻煩遠比高務實更大、更多。高務實的很多麻煩出自大明的官場體系,需要的主要是政治手段;布日哈圖的麻煩主要是蒙古生產力不足和人口不足,這玩意即便有辦法解決,那也絕非一兩代人能搞定的,不僅需要手段,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他二人的麻煩不同是明蒙雙方基本實力相差懸殊造成的,布日哈圖作為在察哈爾根基淺薄的一介軍師,能改變的餘地不大,效果自然也有限。
人口和生產力基礎擺在那兒,布日哈圖縱然三頭六臂又能如何?就算換了高務實是他,去幫蒙古人發展生產力,那表現也未必能強到哪去。
因此,高務實此刻除非擺一個十足的防守陣型,否則布日哈圖都會擺出一往無前的攻擊陣型。無他,拼不起罷了。
“嗚——嗚——嗚……”蒙軍號角響起,原本向心集中的蒙軍很詭異地向左右兩邊各自分出約五百騎慢慢駛出主陣地,胯下的戰馬不疾不徐緩緩加速,不過尚看不出有衝陣的跡象。
當然,各自五百輕騎本身也不適合面對自己當面的各八千半具裝明軍騎兵發動衝陣,那幾乎是送死。
但敵軍騎兵既然朝自己來了,己方騎兵不可能坐在馬上不動,這不符合騎兵作戰的基本原則。因此,左路徐龍、吳嗣勳所部和右路趙夢麟、頗貴所部都毫不猶豫也動了起來,不慌不忙迎頭出動。
由於戰前雙方相距有將近四五里遠(此處是指蒙軍與前突的明軍兩翼距離,他們與高務實中軍相距更遠),所以此刻雙方馬速都很剋制,一定程度上而言這也是給戰馬熱身。
不過戰場不是孤立的,兩翼一動,高務實和布日哈圖也不能不動,雙方中軍同樣開始緩緩向前推進。原本高務實中軍與蒙軍中軍相距約有六里,不久之後便縮短到四里。
此時,蒙軍兵力薄弱的兩翼各五百騎已經射出了第一波超遠端箭雨。這樣的超遠端攢射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準頭和殺傷力都約等於無。
而未曾進入萬曆二式騎槍有效射程範圍的明軍兩翼反應也還鎮定,不僅沒有慌亂,甚至也沒有人因為慌慌張張而開槍進行無效還擊。
但蒙軍兩翼這一輪超遠距攢射本來也不是為了造成什麼殺傷,他們的目的一是試探明軍是否鎮定;二是活動一下筋骨、找找手感;三是掩蓋他們真實的戰術目標。
很快,兩翼明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