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生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戰爭影響3,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長,安安的生活,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聯可是比美國人掌握的情報還要詳細,畢竟武器是他們銷售,而且克格勃人員全程參與了戰爭。雖然莫斯科的情況很微妙,可是蘇聯軍方還是在正常運轉。富察伊拉使用的電子干擾,居然會有如此效果,實在是超乎想象。
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RK-55巡航導彈的效能,最後的炸點讓蘇聯專家感到不可思議。什麼時候自己工廠生產的導彈,居然有如此精準度。如果早這樣,估計阿富汗戰爭可以提前結束了。蘇聯武器的威力沒有問題,但是相對美國和法國產品,實在是過於粗糙。
蘇聯武器使用壽命、攻擊精度方面略有不足。富察伊拉軍隊使用的導彈如此精準,結合前線發回來的情報分析;黑雲集團在電子晶片上的技術實力,可能要領先蘇聯十年。
蘇聯巡航導彈專家,米特斯拉夫-克爾德什被緊急叫到蘇聯國防部。當然還有電子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不過此時蘇聯在電子領域的成就,比起六、七十年代可是要差太多,在導彈面前根本不夠看。
其實蘇聯在電子管時代的電子技術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蘇聯在此領域的崛起分為兩部分,基礎時期和崛起時期。
基礎時期主要是一戰結束到二戰結束初期,此時也是蘇聯建國的初期。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打基礎,蘇聯在建國初期,藉助當時複雜的國際政治關係,透過國內努力、國外引進技術兩條路,迅速建立了世界級的工業基礎,到了二戰時期,電子技術興起前夜,蘇聯已經擁有了成為電子技術強國必須的工業基礎。
二戰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蘇聯,藉助對二戰德國的技術掠奪,蘇聯工業迅速崛起,比如噴氣式發動機、火箭導彈等等,其中自然也包括二戰德國的電子技術。
而這些,都為蘇聯電子技術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後年代,隨著美蘇冷戰來臨,蘇聯開始在高階技術領域發力,其中就包括電子技術。藉助此前打下的基礎,依靠蘇聯從上到下的大力支援和扶持,蘇聯的工業科技在當時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包括電子技術。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電子技術達到鼎盛時期,當時蘇聯的電子技術實力絕不低於美歐,稱之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完全合適。實際上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電子技術實力還很強大。
這個時期,蘇聯電子技術達到巔峰。
藉助電子管時期形成的強大電子技術實力,蘇聯完全可以繼續在電子技術領域保持優勢,但是,蘇聯在這個過程中,卻走上邪路,這個過程就是電子管到積體電路時期。
在積體電路成為電子技術發展新的思路之後,蘇聯也對其進行了研究,但是在研究之後蘇聯認為,積體電路在核戰爭情況下的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都不好,不如電子管。
以此為基礎,在積體電路技術崛起前夜,蘇聯走上了電子管小型化的邪路。
可是看到富察伊拉使用他們的導彈,改裝後的效果如此驚人。國防部高層的心已經開始動搖,繼續圍繞二極體深挖,還是投入巨資研發積體電路擺在蘇聯高層面前。
雖然身體不是很好,可烏斯季諾夫還是堅持過來開會。作為技術幹部出身的國防部長,他的決策非常重要。
其實包子軒已經延長了這位國防部長的生命,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說病入膏肓,至少精氣神比之前要差太多。但國防部召開技術會議,他當然要參加。之前蘇聯歷任國防部長,大多是軍事主官出身,都在前線打過仗。
因此資歷上比起他來說要高不少,能夠成為國防部長,主要是冷戰時期;戰爭已經進入新模式,至少靠人衝鋒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戰爭必然是高科技狀態下的核戰爭;作為技術型軍官肯定會被重用和提拔。因此烏斯季諾夫憑藉強硬性格,以及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