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生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非洲攻略1,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長,安安的生活,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
只不過參與其中的國家增多,有些實力更強而已。
如果沒有以上種種,即便強如羅斯柴爾德家族也不敢謀求什麼。
想要去控制一個主權國家,天時、地利、人和,逆天運氣缺一不可。
這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什麼找包子軒合作的原因之一,實力只是一方面;最重要想借助包首富的逆天運勢。
說迷信有些誇張,更多是尋求一種心裡安慰;羅斯柴爾德家族也信命,或許誰都不能免俗。
從德國離開後,包子軒便來到了非洲大陸;但並沒有直奔目標地點,而是選擇非洲大陸最古老的國家、同時也是阿拉伯世界曾經的老大――埃及。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自然不容置疑;可成為阿拉伯世界老大,卻著實耐人尋味!
按照正常思路,想當大哥必須得有錢;可埃及是一個例外。埃及沒錢;不僅沒錢,還欠了一屁股債;甚至連糧食都不夠吃。
作為一個人口過億的大國,埃及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連農業都不能自給,本國糧食產量連國內需求的十分之一都滿足不了;常年靠進口糧食過日子。
二戰後阿拉伯世界民族主義浪潮迭起,眾多阿拉伯國家紛紛獨立。相比之下,埃及雖長期受到英國控制,但一直名義上維持著獨立,且有一定輕工業基礎,綜合國力雄踞阿拉伯世界第一。
故而在以色列建國後,埃及第一跳出來反對以色列,並帶領著敘利亞、約旦等國跟以色列硬鋼,也因此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總舵主。
納賽爾掌權後立即要求駐紮埃及半個多世紀的英軍撤離,後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英軍撤出埃及,但仍舊保留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身為一代強人,納賽爾肯定不願意英軍賴著不走;於是強行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引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英國拉上老冤家法國和埃及的死對頭以色列;共同向埃及發起進攻,埃軍節節敗退。
但此時的世界早已不是英法的天下,英法控制蘇伊士運河的行為嚴重威脅到了美蘇霸權,於是在華盛頓和莫斯科的聯合干預下,英法被迫撤軍並交出了蘇伊士運河。
埃及拿回蘇伊士運河的結果大大振奮了阿拉伯世界,納賽爾和埃及的聲望到達頂峰。
由於納賽爾在意識形態上更加偏向社會主義,於是他積極密切與蘇聯的關係;在蘇聯的援助下繼續跟以色列死磕。
只是直到納賽爾病逝,埃及軍也沒能擊敗以色列,光復巴勒斯坦。
1970年,親蘇的納賽爾病逝,其副手薩達特接任埃及總統。
薩達特上臺後要求蘇聯加大對埃及的援助;但遭到蘇方拒絕,埃蘇關係惡化。
薩達特眼看蘇聯靠不住,轉身便投靠了西方;不僅與美國建立準軍事同盟,還與以色列和解,成為阿拉伯世界中首個與以色列建交的國家。
埃及與以色列的建交激怒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在此之前納賽爾領導下的埃及一直被視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對抗猶太人的英雄;埃及正是憑藉著與以色列的戰爭而成為阿拉伯世界老大的。
但如今薩達特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撇下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兄弟們;單獨跟以色列和解了,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蘭世界的口水直接就把埃及給淹了。
平心而論,薩達特也有自己的無奈,他知道以色列是打不死的;如果繼續硬鋼以色列,uu看書.uukanshu西奈半島肯定收不回來。
再者;奉行世俗化的埃及軍方尚沒有完全擺平國內的極端宗教勢力,薩達特需要極快結束外部干擾;專心國內的世俗化和經濟建設。
事實證明,薩達特的決定是非常英明。與以色列的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