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此一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3章 後母戊鼎,神眼通天,樂此一生,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帶著一個“古”字,並不是說年代久遠就值錢。就像元代時候民窯的碗、碟,在古玩市場上面也不過是幾百塊錢,兩萬塊已經是頂天。
田一農和柴洪泉師徒兩個都是對那些陶器充滿了興趣,是直接就蹲下在去研究;而陳修和張海山兩師徒骨子裡面不過是文物販子,說得好聽一些事收藏家,對於這些不值錢的陶器直接略過。
“張……張師,你看!”
眾人全部被陳修忽然的一聲驚呼驚醒,齊齊順著手指看去,只見在石棺的後面擺著一個高130多厘米、口長110多厘米、口寬80厘米左右的方鼎,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
1。
器腹四轉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稜。
陳修看著這個鼎很是眼熟,好像是那裡見過,卻是一時想不起來。
而柴、張、田三人卻是一眼認出了眼前這個方鼎,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田一農更是不敢相信的喃語著:“後母戊鼎!”
“原來是它,難怪我看著它如此熟悉!”
陳修一下子想了起來,難怪自己看得如此熟悉。
對於夏人來說不管是不是玩考古的人都是熟悉不過,因為在歷史書上面第一課就有這個後母戊鼎的圖片。
後母戊鼎據說是商王武丁為他母親製作的青銅鼎。
商後母戊鼎是已知夏古代最古老的青銅器,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商後母戊鼎也是國禁止出境的一級文物,可見起在文物中的地位。
最早出土的那個商後母戊鼎是1939年的時候一個農民本來是看隔壁村的人挖掘甲骨文發了財,也跑去挖自己家的祖墳,結果挖出了一個青銅鼎。
青銅鼎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
當然,也有學者提出那個“後”字用印章刻印法反過來應該是“司”字才對,而且就從行文來說也是“司,母戊”更為準確,正確讀法應該是“司母戊”。
當然,具體那一個讀法才正確只有去問商王武丁。
1939年出土的那個商後母戊鼎上面是斷了一個耳,餘下的那個耳也是被村民分解掉想賣給神秘賣家,只是後來因為各種歷史原因沒有賣成。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