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0章 八字機關,內外不同,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大篆的一種,周朝晚期,周王室為顯示國威,將原本的鐘鼎文,繁化而成籀文。”吳大志捻動手指,“不太對啊······”
“字不對?”
“不是。”吳大志解釋:“這扇石門背後,想必就是孤丘墓葬;那麼,對咱們來說是入口,但對於正常從孤丘秘藏進入迷宮的人來說,應該是出口。既然是出口,還設什麼機關?”
“不會可以直接推開吧?”吳奪將手放到了門的一側,但還未用力卻又縮手,“可不能亂推,萬一不知道從哪裡飛出什麼暗箭呢!”
“沒有暗箭。”吳大志笑了笑,直接移過去用力推了推。
紋絲不動。
“爺爺,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藝高人膽大?”
“這時候還貧。”吳大志擺擺手,“這一道機關,不可能有暗箭暗器什麼的,那是用來對付宵小之輩的,若是用來對付高手,自失身份,還會貽笑大方。”
吳奪一點就通,“噢!得換個角度想,按照這些奇人異士的設計,這道門,應從孤丘墓葬到迷宮之時從‘對面’開過一次的,而現在則是從迷宮中順利回返。所以能到這一步的,算是和他們‘過招’之後,已被認定為高手。”
“所以我才奇怪,怎麼回返還要再設一道機關?”
吳奪想了想,“孤丘墓葬和地下迷宮,畢竟不算一處地方,小心從事,也在情理之中。”
吳大志沉吟片刻,“先不想了,看看這八個字。”
“爺爺,看來您識得?”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嗯?”
這八個字若是用現代字型寫出來,或許吳奪還能琢磨出點兒意思來,但就這麼聽一遍,一頭霧水。
吳大志解釋,“這句話,出自《尚書·堯典》,準確地說,在他們戰國時期,應該叫《書》······”
《尚書》本來是一本古代歷史檔案和歷史事蹟的彙編,戰國時期總稱為《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
實際上《尚書》的構成古時就分《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而現存版本,更是真偽參半。
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幾乎焚燬了所有《尚書》抄本;後來西晉永嘉之亂,又幾乎全部散失。就這兩個“幾乎”下來,後果可想而知。
但是這句話,應該是真的。
因為是戰國晚期的人刻的。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的大致意思是: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其實大惡。
這句話,是堯評價共工的。這種上古時期的人物,有一些記載,也有神話傳說和諸家雜談,不太好考證;從這個評價來看,在堯的眼裡,共工就不是個好玩意兒。
不過,這句話用來這裡,顯然不可能是為了評價共工。
更像是對來人的一種提醒和警告。
“我就說這些人裡頭,可能啥情況都有,您看,《尚書》是儒家五經之一,這裡頭可能還有儒家的人。”
“嗯,這些人能抱成一團,實屬不易;是九鼎,讓他們摒棄了‘三觀’未必相合的情況。”
“若是按錯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吳奪看了看吳大志,“照您說的,應該不會有什麼暗箭之類的。”
吳大志輕輕搖頭,嘆了口氣,“我只能看出,應該是按動其中一個。”
“八選一。”吳奪又問,“您現在有思路了麼?”
“也沒有。”吳大志再度嘆氣,“若是我們知道孤丘墓葬裡的情景,或許會多一些依據,但現在我們是機緣巧合之下從本該封閉的地方過來的。”
“不能浪費太多時間。”吳奪看了看化肥,“外事不決,還是問化肥吧!”
“也好。”吳大志也看向了化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