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紫銅鑲口,都說做舊,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奪一看這紫檀木盒,不由心道,這羅宇澤夠下本的啊,要是裡面東西不好,還真讓人有買櫝還珠的想法。
羅宇澤開啟紫檀木盒,這裡頭放了一隻大碗。
口徑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高度在十五厘米左右,白釉微黃,碗內有刻花,鴛鴦水草紋,佈局合理,紋飾流暢。
這隻大碗的口部,鑲嵌了一圈紫銅。
這是典型的定窯。
時間緊任務重,吳奪翻底的同時,直接貼指聽了聽。
底部滿釉,沒有刻字。
在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之中,定窯最為特殊,和其他四種有點兒格格不入。
就它自己是白瓷,其他四種卻以青瓷為主;就它喜歡帶刻花,其他四種基本不動刀;它至少在北宋早期就出現了,其他四種都是晚期才出現。
定窯有官窯定窯,也有民窯定窯。實際上,宋代並沒有明清那樣明晰嚴格的官窯制度,所謂作為官窯,大概類似於官方定製。
有一部分定窯的底部,會刻一個“官”字,這樣的定窯,顯然可以納入官窯品類。
羅宇澤的這隻大碗沒有刻字。
不過,不刻字也不一定就不是官方定製,主要還得看胎釉工藝等等本身的品質。
吳奪瞭解清楚之後,又輕輕放下了,示意寧霜來看。
不料,寧霜居然也伸出了左手中指!
只是她和吳奪不一樣,是用左手中指順勢在碗壁上彈了一下。
彈指神通?
吳奪突然有種想笑的感覺,也說不出原因。
寧霜隨後拿起碗來,詳細看了看,看完之後也放下了。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兩位高手趕緊說吧!”羅宇澤開口。
“鑲口不對。”兩人又來了一次異口同聲。
“不是,你倆咋這麼有默契呢?”羅宇澤看向寧霜,“你是姐,你先說。”
他倆說的鑲口,自然是這碗口上鑲嵌的一圈紫銅。
之所以鑲口,是因為原本的口沿露胎,有“芒”。
在北宋中期之前,定窯是正燒的,就是把碗做好之後,碗口朝上放到窯裡燒。如此一來,圈足底圈會露出胎來。
但是到了北宋中期,定窯換了個燒法,叫覆燒,就是碗口朝下,扣著燒。要是這樣呢,碗口就會有一圈露出胎來。
露胎的這一圈,毛毛糙糙的,有點兒扎人,有人就稱之為“芒”。
圈足有芒和碗口有芒,各有利弊。圈足有芒,用的時候容易磨損桌子;碗口有芒,如果用來吃飯喝湯,容易剌嘴。
都不完美。
所以宋徽宗認為“定器有芒不堪用”,加上他又不喜歡白瓷,便親自主持搞了汝窯,汝窯是支釘燒,基本不露胎,只有底部有幾個小芝麻胎點顯現。
喜歡定窯白瓷,又想解決碗口露胎的問題,那麼就出現了鑲口。
宋代的定窯鑲口,主要有金銅兩種。也有鑲銀口的,但是少,因為定窯是白瓷,鑲嵌銀口有點兒順色,不那麼好看。
金口有點兒奢侈,要麼是皇家這麼幹,要麼是有錢人為了顯擺。
銅口最為多見。銅口也分個檔次,最好的,自然是紫銅。
既然羅宇澤點了寧霜,寧霜便就應道,“你這紫銅鑲口,不是宋代的,是民國的。”
羅宇澤一聽,又看向吳奪,吳奪點點頭,“民國鑲口做舊,不過這是一流的手藝,應該是當年高手所為。”
傳世的定窯器,鑲口的一定比不鑲口的貴重。
而在民國時期,更加註重老窯,得手定窯碗之後,若無鑲口,往往會給加上鑲口,然後做舊。
羅宇澤朝寧霜拱拱手,“姐你給具體說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