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一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捐助希望工程,來自2030,江東一塵,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兄弟、三妯娌來到學校,感覺空氣有點沉悶,學校宣傳欄前圍滿學生、老師觀看,昨天臨晨華夏西山省康遠縣一場突如其來的瀑風雨引發泥石流,至使21所農村中、小學被衝為平地,由此許多孩子們失去學習、生活的校園,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大學生聯合會,號召向災區捐款捐物,華夏暫定此舉為希望工程,幫助失去校園的學生們重回校園,目前建一所農村中、小學約需20萬華夏幣。
張澤看了學校宣傳欄的報導,也是心情沉重,為失去校園的中、小學生們感同身受,災害無情人有情,捐建一座希望小學,倒是小事一樁,張澤擔心的是,捐出去的錢真能用來重建學校嗎?
回到班上,同學們都在議論西山省康遠縣學校被泥石流沖垮事件。接近上課時間,輔導員袁老師也來到班上,就西山省康遠縣中、小學被泥石流沖垮事件作後續宣傳,國家有關方面成立希望工程領導機關,在收集專項捐助資金後,進行定向的希望工程資金專項管理,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希望工程方面。
張澤知道希望工程這項助學計劃,在華夏盛行了幾十年,在改革開放初期,利用非國家資金,也就是民間資金為邊遠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建造數以萬計的中、小學校,解決了數千萬失學兒童的上學問題,張澤認為作為華夏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響應國家號召,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家排憂解難,目前來說就是解決西山省康遠縣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中午的時候張澤匯同周芳專門找到大哥、小弟談支助西山省康遠縣建希望學校一事,大家沒有意見,大哥代大嫂表態同意捐助,自家形成一致意見,為此張澤三兄弟、三妯娌決定向希望工程捐助20萬華夏幣,為西山省康遠縣重建一所希望工程學校。
張澤透過袁老師聯絡有關方面,因為六人中五人屬於京都大學、大嫂屬於京都財經大學,需要有關方面確認。
國家希望工程領導機關非常重視這次捐贈,因為是通知發出後的第一例大額捐贈,所以下午就委派2人來京都大學處理捐贈事宜,張澤在京都大學財務部見證下,將20萬元華夏幣的現金支票,以及捐贈者姓名,所在學校、班級交給國家希望工程領導機構。
大哥下午專門到大嫂的京都財經大學告訴李明月這一情況,李明月說:“沒有想到你們的行動如此快速。”
到了下午4點多,在京都大學宣傳欄裡出現了一份向希望工程捐贈的訊息:京都大學77屆的五位同學張淦、張澤、張沙、周芳、季雲匯同京都財經大學的李明月六人向國家希望工程捐贈一座希望學校的訊息,總計價值為20萬元華夏幣,專款用於建設西山省康遠縣因泥石流被衝跨的中、小學校。
完成捐贈,張澤如釋重負,沉重的心情才平靜下來,他們盡了一份力,至於到底錢有沒有用到建設希望工程上,他卻管不了這麼多。
第二天京都的各家報紙都登載了這則當代大學生向希望工程捐贈的訊息,有的報導更為詳盡:這六位大學生來自江南省東江市的一個家庭,前不久這六人剛剛為貧困地區助學捐贈專項資金12萬元華夏幣。
華夏青年報的報導更為具體,張家三兄弟在66年由於文化運動失學,當時大哥15歲初中畢業,老二13歲初中一年級,老三10歲小學四年級,完全透過自學,77年以江南省前三的成績被京都大學落取;同時三兄弟從67年就開始創辦企業,老二在67年取得全國16歲以下青少年書法冠軍;三兄弟從賺到錢的第一年起,每年向東江兒童福利院捐贈10萬華夏幣,至今已經是14年了,從未間斷;三位女大學生是他們的夫人,也就是三妯娌。
各路記者不停的採訪,得到同樣的回覆: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有精力多報導那些失學的中、小學生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