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流放鹹海放馬 倭國:拒絕大唐使者登陸……,[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此番秉公處置李義府,又平了朝堂怨憤。世家朝臣除掉這個‘罪魁禍首’,倒也不好繼續鬧下去了。

皇后這一番操作,相當於撿了把本就髒汙的刀,捅了世家一刀,然後把刀一扔,自己身上都沒濺上什麼血!

不少臣子不由想起,皇帝當日下旨時還提到過一句‘後性明敏,涉獵文史。’

當時諸般朝臣是沒有把這句話往心裡去的——這就像各種冊封詔書,說的自然是好話。皇帝當然要先誇一誇皇后的水準,才能委任政事。

但朝臣們起初如何肯信?

在他們眼裡,皇后是一直深居宮闈之中的女子,所謂明敏,大約也是後宮事上的‘明’罷了。涉獵文史,大概就是指皇后頗喜詩文筆墨。

然而皇后理政數月後,朝臣們不得不承認,皇帝這兩句評價,並非虛詞。

若說皇后大事上的明斷,朝臣們還覺得是皇帝養病之餘,將聖意傳給皇后,她只是代為執行。

那麼許多突發的庶務朝事上,皇后的明敏果決,也讓朝臣們漸漸看清了,皇后,確是能代政的。

而在皇后乾脆利落處置了一位中書省侍郎後,朝臣們越發意識到,這朝堂上,從此只怕是二聖並立了。

亦有朝臣想起《王莽傳》中那句‘顯奏免之,權與人主侔矣’——

侔,相等之意。

如此決斷三省六部重臣任免事,皇后之權,已經幾乎等同於皇帝了。

顯慶五年七月。

新任熊津都督劉仁軌上奏,稟明一事。

百濟義慈王一脈子孫,已然盡數點清。只待蘇定方大將軍還朝時帶回京中。

大唐滅國戰打多了,都已經有了經驗——滅一國後,官員可以依舊用當地人,但根深蒂固的王族最好挪走。

免得等大唐軍隊一撤,餘留的王室血脈,便以血脈重新自立為王,招攬舊臣形成叛軍反唐。

過去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教訓。

百濟又山高皇帝遠,只怕更易生叛亂。

因此這回,蘇定方是準備把所有百濟王族都帶回長安,從此吃大唐公糧的。

然而對著名單一點,發現義慈王還有一子,名為扶余豐,幼年就被送到倭國為質子。

蘇定方和劉仁軌的看法都是,這個王子一定更得帶走!

畢竟倭國之前就跟百濟勾連,一起打新羅。

這回因大唐大軍壓境,速戰速決,倭國都沒來得及過來幫百濟,戰鬥就結束了。

可若是倭國還留著這個百濟王子,說不定就會以此生事。

於是劉仁軌以熊津都督的身份,派出了一隊使者前往倭國,要求倭國交出扶余豐。

然而,倭國拒絕了。

不但拒絕交還百濟王子,更以懷疑大唐使者旨在刺探軍情為由,拒絕了劉仁軌派出的一隊使者登岸!

直接把使者船攔在‘對馬’港口。

甚至在對馬、壹岐等幾個港口,開始屯兵。

而劉仁軌一次要人不成,便再也不派人去倭國交涉了——

他的性情就是如此。

你不肯開門交人是吧,好,那我自己過來開門帶走人。

故而一封奏疏遞於長安。

就倭國力保百濟王子,備兵於對馬、壹岐等港口,兼之拒大唐使節登岸三事,上奏皇帝,倭國必有助百濟復國,不利於我朝之心,應早做防範。

姜沃聞此戰報,忽然就想起了朝上媚娘講的大宛國故事。

這簡直是送上門來的‘汗血寶馬’事端啊。

而劉仁軌上書的最後一句,便是請戰:“臣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與神

萬花千羽

轉生白鹿之開局獲得探查術

月上之曜

從男爵領開始種田

誰家的那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