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酥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節,在1967年的生活,香芋酥皮,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做成疙瘩湯都能讓她的小孫子吃頓飽了。
季明珠接過土豆,也沒覺得奇怪,反正王大春又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人。
再說土豆又不是不黏,只是黏性比不上面糊糊而已,可辦喜事就只有幾天,過了這幾天誰還管囍字能不能貼在牆上?
對於儉省的婦女們來說,能省下白麵才是最重要的。
時間漸漸過去,季明豐穿上了新衣服,胸口帶上了大紅花,和幾個接親的社員牽著頭戴大紅花的騾子車,準備去接新娘子了。
現在其實還早,不過季明豐的媳婦是外村的,必須得早點去才能趕上吉時,至於季明收,他媳婦就在本村,離得近,到時只要估摸著時間去接就行。
接親的走後,李大娘就開始做喜宴了,做飯做菜也要時間,要是等到新人們到了才做,那時間就來不及了。
季明珠貼完剪紙後,就幹打雜,一會兒給堂嬸遞個盆,一會兒去幫忙借個鍋,雖然沒幹啥大事,她卻跑得大汗淋漓。
時間逐漸到了正午,吉時差不多到了,接親是人也回來了。
很少看見婚禮,所以這次季明珠也難得和其他人一樣趴在院子牆頭上看熱鬧。
新娘子坐在騾子車上被一塊紅蓋頭蓋住了,看不見臉,騾子車上還有新娘子的嫁妝,一個木箱子,裡面不知裝的什麼,還有兩床新被子,枕巾,暖水壺,臉盆之類的。
從嫁妝上就可以看出,這個新娘子的家庭條件還不錯,也受寵,而王大春肯定也出了不少聘禮。
因為當地的風俗是男方出聘禮,女方則是可以選擇出嫁妝也可以選擇不出。
選擇出嫁妝的姑娘肯定是在家裡受寵或者有點地位的,因為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要是姑娘在家沒點地位,孃家可不願意出嫁妝。
即使女方家肯出嫁妝,那嫁妝的價值也基本不會超過男方聘禮價值,第一個原因是女方不願意做虧本的買賣,第二個原因就是女方認為嫁妝如果給超過了男方的聘禮價值,那女方家就會顯得低男方家一等。
農村人沒幾個不好面子,所以即使再怎麼疼愛自家姑娘,也不會辦出丟面子的事情。
當然,也有父母實在心疼自家姑娘會多給點嫁妝,只是他們會選擇偷偷的給,不會讓人知道。
可是,這樣的父母在農村根本沒有幾家,簡直是鳳毛麟角。
吉時到了,兩對夫妻開始一前一後的往正堂屋走。
現在結婚是不拜天地的,而是兩方父母親戚朋友站在兩邊,看著新婚夫婦拿著結婚證,對著主席像宣誓。
當宣誓完畢之後,婚禮就成了,接下來就是開席,親戚朋友們坐著吃吃喝喝,新郎新娘一桌一桌的敬酒。
當然,以前新娘子其實只能待在新房,不能出來,不過改革開放以後號稱男女平等,所以也逐漸有了新娘和新郎一起敬酒的風俗。
季明珠隨了一塊錢的禮後,就坐在桌子上準備吃席了,她今天已經忙活半天,早就餓了。
現在肉票不好找,即使去年賣豬得到一些,那也不夠,所以季家酒席上的葷菜並沒有肉,而是換成了蘿蔔骨頭湯和豬下水。
就是這樣,菜剛一上桌,桌子上那是一片刀光劍影,季明珠反正只夾到了一塊蘿蔔,然後碗裡的菜就沒了,連湯都被倒的乾乾淨淨。
看見旁邊的嫂子碗裡又是湯又是肉,再看看自己碗裡孤零零的一塊蘿蔔,真是人比人不能比啊!
混了七分飽後,酒席結束了,季明珠幫忙把碗筷洗了,把借來的鍋碗瓢盆全部還了,這次的喜宴就算結束了。
和王大春打了聲招呼,季明珠就準備走了,現在天已經快黑了,再不回去估計兩個弟弟就要來接自己了。
“明珠,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