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承天門閱軍
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六章 承天門閱軍,農門福妻:長嫂種田有空間,何時秋風悲畫扇,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泰十九年,大明太子朱見濟,及冠。
冠禮之隆重,大明罕有。
當是日,天下各地都司的都指揮使,布政使司,各地藩王、郡王,但凡三品以上官員,皆被宣召入京參加冠禮。
並周邊邦國使臣若干。
冠禮是八月一日上午舉辦。
禮畢之後之後,朱祁鈺大宴群臣,和朱見濟並坐,無分主次。
這態度就很明瞭了!
太子朱見濟的地位,已經無人可用動搖。
哪怕福王朱見津。
當然,這個狀況大家其實都知曉,只不過冠禮上的父子並坐,更進一步確鑿了大明太子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而已。
宴後,群臣和使臣以為該告退了。
不料朱祁鈺起身,對眾人道:“自正統十四年,朕登基一來,兢兢業業,縫補我大明的東牆西院,彈指一揮間,十九年過去了,正統十四年大明的頹靡,在朕和太子的努力一掃而空,如今我大明一路高歌,正邁向永樂盛世的光輝中。而在正統十四年一敗塗地的大明雄師,如今也有了新氣象。今日是太子冠禮,如此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朕欲和諸卿共賞我大明雄師之壯哉風華,諸卿隨朕一起,去往承天門閱軍!”
這是兒子的意思。
從今以後,每年的八月一日,大明都會舉辦一場閱兵儀式。
群臣和使臣們有點懵逼,什麼狀況,今天閱兵?
而且是所有人一起去閱兵。
一般情況下,閱兵都是天子和太子乾的事情,臣子們很少去,而且大多閱兵意味著一個可能:馬上要出征!
難道大明今天就要發兵征討安南或者漠北?
作為大明周邊的邦國,這些年大明的強勢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不關注大明的動態。
根據這幾年的局勢,很明顯,大明和安南之間必有一戰。
去年太子去收復臺灣時,安南進犯廣西。
大明不可能就這麼算了。
而和漠北是世仇。
所以大明出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大家真沒想到,會在八月份出征——不合乎大明的一貫套路,出征漠北,這個時間點不對。
出征安南,時間沒問題,但安南還沒被韓水平打殘。
沒必要。
不如繼續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今日太子冠禮後閱兵,所有人都有點懵逼,大明的臣子更是萬般不解,沒接到要出征的兵部行文啊。
其實他們想多了。
朱見濟安排這場閱兵,就僅僅是閱兵而已。
就是亮肌肉!
一方面,壯哉我大明國人愛國之心。
一方面,震懾外邦不臣之心。
因為是臨時起意,所以安排得並不周全,參加閱兵的部隊主要是團營、駐紮在京畿周邊的親軍二十六衛。
主角是東宮幼軍。
儘管沒有進行正步練習,但大明雄師拍成佇列從承天門前走過,盔甲鮮明旌旗蔽空刀劍森冷,成編制的雄師帶來的壓迫感,尤其是大明對外戰事屢戰屢勝,給士卒帶來的那股精氣神,還是讓群臣振奮,讓使臣駭然。
最後是東宮幼軍壓軸登場。
因為新式東風步槍還沒全部生產出來,幼軍無法全軍配備,所有依然用的老式東風步槍參加閱兵,不過三千人扛著東風步槍走過承天門,後面兩百迫擊炮的隊伍,還是很大的震撼了外邦使臣。
最後的大雪鐵騎。
大雪鐵騎才成立,兩萬人的軍隊,戰馬都還沒配齊備,于冕倉促之下,拉了一千人的輕騎,按照太子殿下的需求,在承天門前風馳電掣而過。
很拉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