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伊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番外:《軍中行記》鑑析,羅斯君王,恐怖伊凡,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中行記》是羅斯季斯拉夫早期作品中最優秀的一部,也是十一世紀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名著之一,這部作品在羅斯季斯拉夫的創作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在這以前,羅斯季斯拉夫的作品大多關注宏觀的歷史發展趨勢,更多是在記載歷史,雖然他也瞭解過羅斯的民眾,但那本質是浮於表面的問詢總結。
而《軍中行記》截然不同,這是羅斯季斯拉夫的第一步紀實體小說,作者在參與戰爭的過程之中把所接觸到的貴族、市民、農夫等社會階層的故事一一記錄,接著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嚮往年闡明瞭羅斯社會的景象。
作者自己也在前言之中提到,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真正的展現羅斯社會。
對於《軍中行記》,有著這樣一個評價,“它是十一世紀羅斯社會的一面鏡子”,因為羅斯季斯拉夫的記錄物件遍及了羅斯每一個地區,以及所有的社會階層,哪怕是當時作為敵人的波洛茨克,也被羅斯季斯拉夫記錄其中。
羅斯季斯拉夫在《軍中行記》裡給十一世紀的羅斯人畫了一系列獨特而逼真的肖像,這些形象鮮活而生動,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比如羅斯的貴族,這裡有自命不凡,總是苛責僕人,以及讓欠債市民給自己做牛做馬的城市權貴;還有精打細算,一套裝備都得讓三個人穿,一匹馬讓兩個人騎的城寨之主;還有沉默寡言,善於戰陣,一直認為自己早晚都得死在戰場上的職業親兵。
至於大軍之內士兵的形象那就更多,例如為了還上欠債參軍的基輔孤兒;有“每天都不知道用什麼東西湖口”,被強行拉入軍隊的切爾尼戈夫民夫;還有對戰鬥充滿熱情,渴求戰利品,“打仗就是為了賺錢”掛在嘴邊的佩列亞斯拉夫邊民;把屍體當做資源,出身極為坎坷,平日裡總是帶著格瓦斯的老諾夫哥羅德掠屍者;出於對戰爭的渴望參戰,結果卻沒了手臂的莫斯科民兵;還有因為戰爭失敗而悲哀,又面臨被賣為奴景況的波洛茨克士兵。
而在大軍之外,羅斯季斯拉夫把戰場上的各種隨營人員也進行了許多描寫,比如天天都在思索怎麼從士兵手上榨取更多白銀的猶太商人;還有每天接客不停,有著悲慘身世的妓女;因為好奇而隨營,“想要去這個世界各地看看”的部落少年。
這些人物的命運都因為戰爭而改變,他們有得在戰爭之中發達,得以逆天改命,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有些是要麼丟掉腦袋,要麼丟掉手臂,結果只能拿著那些戰利品回去養老,但更多的還是依然在原來的生活裡面掙扎,尤其是在那些以戰爭為生之人裡,他們一輩子都困在戰爭裡面,無論是王公們的大戰還是小領主的村戰,他們就是依靠這些過活。
羅斯季斯拉夫還隱晦的表達了他對戰爭和王公們的批判,不過這在後來也被人斥責為“虛偽”,畢竟作者本人就是一個知道這一切,讓依然用戰爭和賦稅來折磨人民的統治者。
對此,我們要認識到作者自身的侷限性,更何況在那個時代,能夠意識到這些就已經是莫大的進步,但是作者被自己的階級所困,因此對於這一切他也只能隱晦的批判,卻又不知道怎麼做,這種迷茫的思想在《通往西海之路》裡面表現得最為明顯。
繼續談到人物,羅斯季斯拉夫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不只有這些,我們只是提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作者用他那出色的文筆把一個個人物的經歷描繪的是那麼妙筆生花,彷彿就在眼前發生一般,羅斯社會的百貌就這樣在人們身前浮現。
《軍中行記》的巨大成就不僅是描寫羅斯社會各階層的景象,而且還展示了他們的豐富的內心世界,作者在前言中提及,為了瞭解他們的故事,作者放下了自己作為統治者的架子,深入他們之中,就像是一個普通人一般和他們喝酒,聆聽他們的故事,正是因為有著這些,他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