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最缺的是工匠,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代的人,視力普遍很好,優中選優,反而問題不大。至於狙擊手的教官,自然是張準自己了。

鍾無影、楊偉國、劉吉祥等人,都搶先報名參加狙擊手訓練班。看來,大家對這個一擊必殺的作戰技能,還是非常有興趣的。想想也是,在數十丈之外,瞄準敵人的指揮官,一槍致命,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張準就來到了匠作坊。

他到來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改善虎賁銃的質量。周石文、羅大山、李奉來、尹根盛、鄒火鳴等人,都已經在這裡等待張準了。簡單的寒暄過後,張準就開始提出自己的建議。

首先,張準在以前成立的各個小組之外,成立了一個維修組,專門負責修理損壞的虎賁銃。如果有必要,以後匠作坊可能要派人跟隨護衛隊直接進入戰場,就地提供維修服務。

這些出現故障的虎賁銃,其實結構上並沒有損壞,經過專業的修理,很快就能重新使用。張準在考慮著,是不是要在護衛隊裡面,配備專門的維修人員了。如果能夠在戰場上快速維修,重新發揮虎賁銃的作用,效果無疑是良好的。

其次,是重新確定虎賁銃的規格,使其裝填的速度更加快速。

原來的虎賁銃,槍管全長36寸(約1200毫米),加上槍托和刺刀,全長足足57寸(約1900毫米)。豎起來的時候,槍口已經在戰士們的下巴位置,不好裝填。張準和工匠們研究後決定,將槍管減少3寸,全長33寸(約1100毫米)。同時,槍托的長度,也縮短一小部分。這樣一來,虎賁銃不帶刺刀,全長大約42寸(大約1400毫米)。豎起來的時候,槍口大約在戰士們的胸口位置。裝填的動作,就要自然多了。

減少3寸槍管,對虎賁銃的射程損失不大,準確度方面,也沒有大的影響。事實上,戰場上白煙籠罩,硝煙瀰漫,百米開外基本上看不清目標,就算虎賁銃的射程有900米甚至是1900米,都無法充分利用。現代步槍如果沒有瞄準鏡,對兩百米以外的目標,也是沒有什麼威脅力的。

相反的,提升虎賁銃的裝填速度,減少裝填時間,降低損壞率,可以形成更加密集的火力。對於這個時期普遍的人海戰術來說,將產生極大的殺傷力。如果虎賁銃的平均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五發的話,即使是敵人有騎兵,也能將對方首先撂倒。

再次,張準要求,將推彈杆從原來的木質,改成鐵製,和通條融合在一起。一頭是通條,另外一頭是推彈杆。

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推彈杆折斷在槍管內。推彈杆折斷在槍管內,在戰場上,短時間根本無法拉出來,意味著這支虎賁銃完全失效了,這是非常嚴重的故障。

最後一個,就是繼續提升虎賁銃的質量。

準確射擊五十次,還是有點少,基本上一場戰鬥下來,虎賁銃就要報廢了。這樣的利用率,實在是令人心痛。就算虎賁銃的威力再大,這麼高的成本,張準也無法大規模使用啊!至少要再提高一倍,達到一百次才可以。

其實,張準的期盼,是虎賁銃至少能夠準確射擊五百次。後世的槍管,射速如此之快,射擊如此密集,都能達到幾千發的壽命。這年代的武器,達到後世的一成水平,應該沒有問題吧。

關於如何提升虎賁銃的質量,工匠們都有不少的建議。

其中,有個叫做李德祿的工匠,提出提升改善槍管的使用次數,關鍵還在於鋼的質量。只有槍管用鋼的質量提上去了,虎賁銃的使用壽命,才能得到整體的提升。

張準目前採取的炒鋼法,得到的鋼,質量不是最好的,雜質還是比較多。炒鋼法最大的特點似乎對原材料要求不高,產量大,能夠迅速形成規模,對於大規模生產兵器而言,是非常適用的。但是,虎賁銃對槍管的質量要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南派基哥

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

聲花落雨

續寫億篇故事

bilibili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