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鋼鐵生產要兼顧數量和質量,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能會知道三種刀:一種是大馬士革刀,一種是馬來刀,一種是日本刀。根據某些人的測試結果,這三種刀號稱世界質量最好,最鋒利。三種刀裡面,並沒有中國刀的影子,連著名的唐刀都沒有入選,反而是小日本刀入選了。
其實,這不能怪中國刀無能,而是中國刀的發展方向不一樣。無論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又或者是日本刀,產量都是很小的。他們追求的乃是質量,為此經常不惜成本。而中國刀,在質量和數量上,更傾注於後者,對於成本也很敏感。因為,咱中國軍隊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日本的戰國時期給人錯覺是轟轟烈烈,將星閃耀,什麼織田信長,什麼豐臣秀吉,好像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其實,放在咱中國,最多也就是個知府。織田信長鼎盛時期,軍隊不過五萬人左右。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兵力也不過二三十萬,還不到大明兩三個軍鎮的人數多。日本舉一國之力,進攻朝鮮,結果被明軍幾萬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堆的所謂名將,差點兒連本國都回不去。
可見,想要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惜成本的發展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這樣的產量低、高成本的武器,是沒有市場的。咱中國需要的是量大、質優、廉價的武器。所以,才會有包鋼法、夾鋼法的出現。其實,這些所謂“鋼”,核心還是鐵。
但是,完全不要質量,那也不行。明軍的很多武器裝備,構造原理都是很先進的,例如什麼三眼銃、五眼銃、七星銃,甚至是十眼銃等。關鍵在於這些武器只有數量,沒有質量。一百支火銃裡面,真正能打響的,可能只有三十四隻。這樣的火銃,還不如狼牙棒來的好使呢!
可見,要在數量和質量上,取得一個平衡,很不容易。張準今天將李奉來他們幾個請來,就是想討論一下護衛隊以後武器的發展方向。張準總的意思,武器沒有必要追求大馬士革刀那樣鋒利,也沒有必要追求馬來刀那樣精美,更沒有必要做得像日本刀那樣精緻。但是,必須保證一定的質量。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