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2章 楊文嶽這個老匹夫!,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62章 楊文嶽這個老匹夫!
對於這年代的人們來說,農業機械是個模糊的概念。當時的耕種工具,主要是牛,然後是曲轅犁、耙。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的農具。至於大型的機械,更是沒有。但是,並不是說,明朝的人就不知道農業機械的作用。
事實上,有一個人,對此進行了專門的研究。
這個人,就是宋應星。
他編著的《天工開物》,重點收集的就是工業和農業的各種先進技術。在這本書裡面,宋應星已經提到了大型的農業機械。要是儘快的將這個人抓來……
“媽的,沈柏儀這混蛋!”
一想到宋應星,張準就忍不住恨上了蘇州沈家。
本來自己的計劃好好的,要將宋應星弄到自己的地盤來,為自己出力。沈凌菲也已經找到了宋應星的住處,只要實施最後的計劃,就可以將宋應星綁架過來。只要宋應星到來,農科司就算是有了真正的管事。沒想到,被沈柏儀出來插一腳,沈凌菲的計劃,就被打亂了。
更可惡的是,根據黃四郎等人的打探,宋應星還有個哥哥,叫做宋應升,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眼下是浙江桐鄉縣縣令。要是強行綁架宋應星,宋應升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綁架朝廷命官的親屬,不大不小也是一場風波。張準在江南沒有什麼勢力,無法保證在綁架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意外。畢竟,從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市附近)到長江出海口,還是有很長的距離的。
考慮到宋應升既然是朝廷命官,宋家的祖先,也是官宦人家,張準想出了更好的得到宋應星的辦法,那就是:調!
一紙調令,將宋應星調到張準的地盤來。
當然,這樣的跨省操作,有點難度。跨省調動,要北京或南京吏部才有權力,一地的知府甚至是一省的巡撫,都是無法跨省調動官員的。但是,只要有銀子開路,問題不大。行情也不會太貴,一千兩銀子可以搞定。宋應星只是一個小小的不入流,沒有品級的教諭,將他調到山東來,擔任一個九品或者是八品的芝麻官,對於他個人來說,也是很不錯的升遷。宋應星並不是那種清高的人,升官自然是樂意的。
比如說,鰲山衛的衛學教授,就是從八品的官職。從不入流的教諭,變成從八品的教授,已經是很不錯的升遷了。宋應星本人應該也滿意。要是宋應星在研究農業科技之餘,還可以將鰲山衛和靈山衛的衛學辦起來,培養更多的有文化的人才,那就更好了。
一般而言,大明的衛學普遍設立於明英宗正統年間,當時天下各衛都是軍人的天下,重武輕文的習氣十分嚴重。隨著人口的增加,軍人們的子弟經常發生口角,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朝廷為了穩定軍心,便下令全國凡是有武衛的地方都要設衛學,選優秀的武官與軍士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這樣,大明各處的衛學便普遍設立起來,衛學的具體課程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科,後來,樂、御兩科合併,只保留禮、射、書、數四科。衛學主要招收軍戶子弟,但是並不侷限於軍戶子弟。如果附近的民戶願意,也可以將他們的子弟,送到衛學來學習。
衛學的待遇,和外面的官學差不多。一般而言,衛學中的學生分為三等,一等生叫“廩膳生”,只有幾個人,每月可從衛學領取廩米六十斤,是最優秀的學生。二等生叫“增廣生”,就沒有糧食可領了。第三等稱為“附學生”,是最普通的學生。
鰲山衛的衛學地點,叫做文廟,主要學習的地方,叫做明倫堂。每天的清晨七點,學生們穿著統一的服裝,三三兩兩來到明倫堂,跟著各位教授學習一直到下午三點。文廟的教風嚴謹,學生們必須每天熟記老師教的東西,每隔三天,還要溫習一遍。
鰲山衛衛學興盛的時候,文廟佔地頗廣,由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