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7章 重返遼東第一步,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很多,緬懷過去的戰友同袍,只是他們要做的第一步而已。
張準慢慢的說道:“過去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現在回想,也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還是要著力向前看。打敗韃子以後,遼東要怎麼建設,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說完,他朝劉航打個眼色。
劉航便站起來,朗聲說道:“各位叔叔伯伯,按照都督大人的提議,生夏宗的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全力以赴,進行遼東的開發和建設。重點是兩個方面。第一個,要積極開墾田地,種植糧食。第二個,就是儘可能的囤積木材,保證海軍造船的需要。”
“因為遼東的木材,都在長白山區,我們的軍隊,暫時還沒有控制長白山,因此,木材的事情,暫時可以緩一緩。眼下的重點,就是開墾土地,恢復糧食生產。各位對此,有什麼好建議?”
黃清平想了想,有點擔心的說道:“人從哪裡來?”
劉航點點頭,緩緩的說道:“黃叔叔問得好,要開發遼東,人是關鍵。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什麼都辦不成。要開發遼東,首先就要有人。大家都說說,人從哪裡來?”
各位老人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目光都集中在張準的身上。說真的,他們都是幹活的人,動腦子的本事,不是很強,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張準解決。
他們當然明白,遼東要開發,首要條件就是有足夠的勞動力。問題是,這些勞動力,要從哪裡來?從內地招收來?當初明國建立的時候,就是從內地遷徙大量的人口過來的。當時使用的,乃是強制的命令,機會是整個村整個村的搬遷來的。好像楊家屯,據說就是從遙遠的雲南搬過來的。莫非,虎賁軍也要走這一步?
陳國喜說道:“玉麟,我們從山東調一些人過來?”
張準看看大家的臉色,緩緩的說道:“我不準備遷徙。”
眾人疑惑的目光,再次落在張準的身上。如果不是強行遷徙的話,只怕沒有人願意來啊。和內地比起來,遼東畢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萬一韃子又死灰復燃,豈不是連自己的小命都沒有保障?
張準緩緩的說道:“我準備對均田令做出一定的修改。在遼東,每個人的田地上限,可以達到一百畝。”
陳國喜有點擔心的說道:“玉麟,這不是太好吧?均田令要是開了口子,大家有樣學樣,以後……”
楊凱德他們都下意識的點點頭。顯然,他們都有點擔心。他們最怕的就是均田令開口子,然後給別人可乘之機。事實上,明國的很多規定,都是很嚴格的。有史以來,再也沒有什麼法律,有比《大明律》更加軸線細緻的。
但是,該死不死的是,大明律在非常細緻周詳之餘,偏偏又有很多口子。這些口子,大部分都是針對士紳權貴的。結果,一來二去的,這些特殊的口子,就成了***的根本。
比如說,******是重罪,是法律的紅線,只要犯了,就應該是重重處罰,可是法律偏偏又整出一個嫖宿***罪來。這個嫖宿***罪,要比******罪輕得多了,這就等於是開口子,給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逃脫罪責的機會。
他們這些老人家,最恨的就是這個了,他們真的不願意看到均田令有任何的口子。他們都覺得,一旦均田令開了口子,不久以後,只怕全國的田地上限,都要被提高到每人一百畝了。
張準自信的說道:“我們可以附加一些規定,比如說,只有五年的時間。只有在五年的時間裡遷徙過來的,才能享受這樣的政策。要是過了這個時間段,那就不能享受優惠了。”
陳國喜等人面面相覷,久久不語。儘管有張準的保證,他們還是覺得,這個口子開不得。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人均田地上限一百畝的規定,規定會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