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4章 宋應星!,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周圍的地盤,都全部搶過來再說。然而,張準採取的,乃是踏實發展的策略,先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能力的時候再出擊。或許,這是他的穩重個性使然。

其實,虎賁軍現在控制的地盤已經不小了,萊州府、登州府、青州府,都是絕對的安全區,不會再有任何的危險。濟南府目前還有一些危險,可能會遭受韃子騎兵的襲擾。東昌府也是如此,還無法保證絕對的安全。至於兗州府,虎賁軍的實力,暫時還沒有滲透到那裡。

認真說起來,虎賁軍發展到現在,也就是兩年的時間。用兩年的時間,來經營三府之地,顯然是不夠的。現在的登州府,就有很多細緻的工作,尚未完成。青州府更是百廢待興,各項工作,都是剛剛開始。地方大了,處置不到位的事情,會時有發生,這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張準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麾下的文化人太少,這導致內政人員嚴重不足。認真比較起來,張準其實和皇太極有幾分相似,麾下的人都是打仗很勇敢,搞內政就比較麻煩。日後的解放軍可以將軍隊幹部就地轉化為地方幹部,充實內政系統。然而,張準做不到。因為,目前的虎賁軍,根本就沒有幾個文化人。

幸好現在有高弘圖、張慎言、喬允升等三個大將在,又有王銘宇、劉航、劉寶玉、劉廣新等新生力量在,算是勉強搭起了架子。透過三員大將的關係,虎賁軍可以陸陸續續的吸引到一些寒門學子,例如王時德這類人投奔,充實文化人的力量。但是總的來說,文化人還是嚴重偏少。

真實歷史上的李自成,其實也不是沒想過發展內政,一方面是軍事形勢不允許,一方面也是手下沒有這樣的人才。發展內政和打仗不一樣,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給內政帶來任何的好處。沒有相應的人才,想幹都幹不了。

只有日後宋獻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後,李自成身邊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點。但是,距離架構完善的內政系統,還是差得太遠。他將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順軍的對立面,使得別人不願意投靠。因此,大順軍的內政系統,始終是一團糟的,根本沒有成型。

此外,內政的發展,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軍隊戰鬥力的形成,需要時間,內政系統隊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時間。相對於軍隊的嚴肅而單調的管理不同,內政系統涉及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圖這樣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張慎言的協助,虎賁軍大都督府目前的內政系統,也僅僅是勉強及格而已。

宋應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張準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過來的。他們的到來,的確給虎賁軍的內政,注入了相當強大的動力。這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方面。事實上,宋應星對於農業科技,的確相當的在行。他到來山東以後,將自己掌握的各項農業技術,有計劃的推廣開來,讓萊州府和登州府的農業發展,逐漸的走上正規化、標準化的道路。

為了讓宋應星的技術,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廣開來,張準讓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興建了一個活版印刷廠,專門負責印刷各種各樣的農業科技書籍。雖然絕大多數的農戶都看不懂相關的書籍,不過沒有關係,不是有專門的解說員嗎?這些書籍,就是為了儘早的形成標準化的解說,以免在技術傳播的過程中,出現變形走樣。

現在青州府已經基本穩定,農業生產可以全面的展開,農科司的全體骨幹,就到青州府坐鎮來了。張準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農科司所有人員計程車氣。前線的戰事如此的緊張,張準還是抽時間趕了回來,這充分說明,張準對農科司的工作,是非常支援的。

寒暄過後,老田頭就請張準做指示。

張準含笑搖頭說道:“沒有什麼指示,只要你們踏實幹活,我就很高興了。老百姓歡迎你們的到來,說明你們的工作是踏實的。要是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南派基哥

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

聲花落雨

續寫億篇故事

bilibili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