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5章 以拳服人,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對於虎賁軍的外快而言,這樣的收入,的確不多。但是,要是和以前比起來,就是不錯的開端了。須知道,虎賁軍目前真正控制的區域,其實只有四個府,濟南府還沒有完全控制起來呢。劉寶玉樂觀的估計,等虎賁軍統一了山東全境,物資流通更加的頻繁,每個月收取十萬兩白銀的商業稅,是完全可以的。

對於虎賁軍規定的15%的商業稅,部分的商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繳納了15%的商業稅以後,就沒有其他的攤派了。這對於小店鋪來說,特別的受歡迎。而《戶籍令》取消了所有的戶籍限制,對於一般的小商販來說,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隨著虎賁軍控制區域逐漸的發展起來,民眾的購買力開始提升。一些日用品的銷量,要比過去增加了好幾倍,有的甚至增加了十幾倍。商品的種類,也比過去增加了很多。這一切的因素,都大大的促進了商業活動的活躍性。

“我們進口最多的物資是什麼?”

張準忽然問道。

“棉布。”

劉寶玉不假思索的回答。

他詳細的解釋說,從外地輸入的物資,最多的就是棉布了。每個月都有十萬匹以上的棉布,在虎賁軍的控制區域內銷售。賣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這兩句話,的確不是吹出來的。東南半壁的紡織業,的確是非常的發達,基本上搶佔了山東的市場。

客觀來說,江南的棉布,不但技術先進,質量過硬,成本還相當的低廉。一匹棉布,透過漕運到達臨清,售價也不過是六七錢銀子。一船的棉布過來,就是大大幾千匹甚至是上萬匹,完全可以滿足山東本地民眾的需要。

現在有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江南的一些商家,似乎有抬高棉布價格的跡象。目前每匹棉布到臨清又或者是濟寧,開口就要一兩銀子。山東本地無法出產大量的棉布,來自江南的棉布,可以自由的提價。在這個問題上,虎賁軍也不好調控。結果,大量的銀子外流。

以前,虎賁軍每個月都有數萬兩銀子要被江南的大商家賺走,現在,差不多要超過十萬兩了。作為虎賁軍的高層,張準和劉寶玉,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繼續延續下去。從江南賺取銀子還差不多,白花花的銀子流水般的投向江南,那還得了?

張準皺眉說道:“我們本地,有沒有大的棉布生產商家?”

劉寶玉無奈的說道:“青州城原來有個陳家,是專門生產棉布的,可惜後來被江南的大商家擠垮了。”

張準緩緩的說道:“你看看還有沒有別的商家,願意大規模的插足紡織業。我這裡有份圖紙,可以讓他們的成本上,獲得相當的優勢。”

劉寶玉好奇的看著張準。

什麼樣的圖紙,可以讓商家獲得成本上的優勢?話說江南的那些大布商,在這方面,好像成本已經是非常低了。正是由於成本低,江南的棉布,不但佔領了全國,還大量的出口。每年運往南洋的棉布,都是用大船來計算的。

張準從壁櫥裡面拿出一份圖紙,慢慢的攤開在桌面上。這份圖紙,就是珍妮紡紗機的結構圖。在還沒有穿越的時候,張準閒得無聊,對於這珍妮紡紗機的結構,還有水力織布機,都進行過仔細的研究。他當時還盤算著,萬一穿越以後,還可以利用這兩樣技術,讓自己發點小財。

只可惜,山東地面,棉布生產企業根本就不發達,幾乎全部的棉布,都是從江南運過來的,只有極少數是零星的家庭婦女自己織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有先進的技術,都沒有用武之地。要是將這些技術交給江南的商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張準肅然說道:“一定要找信得過的商家,技術要保密!”

劉寶玉有點疑惑的說道:“大人,這份圖紙,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南派基哥

重生廢太子,開局貶為藩王

聲花落雨

續寫億篇故事

bilibili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