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6章 危機初現,重活之漫漫人生路,曲封,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包括以日元計的官方援助和貸款。正是日本銀行貸款和大量日元外流,為東亞的經濟泡沫與隨後的金融危機創造了條件。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左江可說是記憶猶新,報告看到這裡他已經清楚亞洲的金融危機已經初現,雖然亞洲金融危機是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機構經過幾個月的較量,7月2日攻陷泰銖為標誌開始的,但是左江知道,一切禍根都埋於日本。

95年,日本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1月17日的神戶大地震;另一是3月20日到4月19日期間,日元對美元匯率在達到80∶1的峰值後開始貶值。日元貶值刺激了出口,導致日本經濟在96年有了微小的復甦。同時,日本的銀行開始利用日元走低的態勢來回收其海外貸款。由於日本錯誤地估計了經濟復甦的情況,將增值稅稅率由3%升至5%,導致脆弱的經濟再次陷入嚴重衰退。

至此,日本經濟的嚴重衰退及其脆弱的銀行體系,在外國短期貸款推動下快速膨脹的亞洲經濟及其產生資產價格的大量泡沫,全都為1997年7月亞洲金融大廈的驟然崩塌埋下了伏筆。

關於亞洲金融危機,普遍存在兩種批評意見,均聚焦於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和馬來西亞四個發生危機的經濟體。第一種觀點認為,責任在於受害者,在於其糟糕的風險管理和“裙帶資本主義”。第二種觀點則認為,亞洲金融危機源於銀行恐慌。兩者均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大多數經濟學家不是聚焦於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就是專注於日本一國,很少有人將這兩個經濟圖景放於一起研究。

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日本國內外的投資者,包括日本的銀行和各種對沖基金,利用外匯套利交易在東南亞國家大進大出,成為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日元套利交易的本質是:以非常低的利息借入日元,投資於美元或者泰銖,以獲得較日元更高的利息。如果日元對美元貶值,那麼就能獲得雙重收益:利差收益和匯兌收益。

從95年開始,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和日本銀行目標利率間的利差大約為5%,而當時流向東南亞地區的日元海外貸款粗略估算有2600億美元。這意味著,日元外匯套利交易的平均利差收益約為每年130億美元。而此後三年間,日元相對美元貶值了近一半,這樣2600億美元的海外貸款的平均匯兌收益為1300億美元。保守估計,日元套利交易的投資者獲得了1690億美元的鉅額“餡餅”。

由於日元資本大量流入東南亞國家,新興市場存在“雙重錯配”的致命隱患。其一是東南亞市場“短期借入,長期投資”錯配,其二是“貸外匯(美元或者日元),投資本國貨幣”的錯配。也就是說,有一個壞的貸款人,也有一個壞的借款人,雙邊都有錯。亞洲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在於東南亞國家沒有好的國家風險管理,而日本的銀行基於自身的原因,從這個地區撤貸導致東南亞地區大部分資本外流,卻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日本銀行業由於國內鉅額不良貸款碰到了大麻煩。問題在95年3月開始顯現。當時,東京的兩個信用合作社暴露了超過10億美元的壞賬,其中大部分是對房地產公司的貸款。而這些非常脆弱的地區性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又透過“主銀行制度”同大的“主銀行”聯絡起來。小銀行破產時,大銀行也開始遭殃。日本經濟和日元匯率從96年開始的下跌,對整個銀行體系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由於日本銀行業50%的資本是二級資本,主要包括股票投資組合的未實現價值,因此他們要承受兩種相反的壓力。一方面,由於經濟放緩、外國投資者由於日元走弱而撤資,股價從96年開始下跌;另一方面,弱勢日元將美元貸款的日元價值提高了。這兩方面因素都減弱了日本的銀行達到8%資本充足率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漁場主

傾城劍

說好只是治病,結果你要以身相許?

雙劍西來

守護美女

恨無痕

穿越AU的旅行

懶鬼吹燈

娛樂:我在半島當天王

鑫薪念念

老千

馬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