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的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終難題,一人之性命雙全,陽臺上的灰,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過來的,沒出什麼大的毛病,這一代,下一代就說不準了,迅速壯大,這當然是件好事,但隨之帶來的種種問題,我們當中誰敢打包票說有足夠的能耐應對嗎?”
楊烈頓了頓,聽過他的話場中包括唐明、唐妙興、唐觀海等人皆是臉色一變。
酒色財氣,向來被圈內的煉炁士畏之如虎。當然到了他們這個年紀,花時間在上面,是能夠做到穩固心神,不被這些外物侵擾,但對下一代潛移默化式的有什麼薰陶就說不準了。
古時求道之人必須具有之四種資具,也就是“法財侶地”,沒錢縱使你有天縱之姿難以尋到途徑施展。
現代物質生活充裕了,本該在這喧囂塵世做些收斂,但於宗門世家來說,外部環境相對動盪的形態變化讓他們需要積攢、具備、補充相當的底蘊和人脈,反而是分神在收斂錢財,審視時度,趨炎附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但現階段來看這是利大於弊的,除去尚未洗淨的傳統觀念作祟,這也是透過許多事例掌控的大方向,丹增嘉措這類人就是個典型,要說的話原著當中的唐門也算個相對正面的例子。
在這上面唐門也一直是摸著石頭淌過河,學著如何控制這個度量,唐門和四家,天師道依賴的東西不同,在俗世當中影響不足,相較其他,是很容易被更大的力量連根拔起斷絕傳承的門派。
天師道、少林寺等透過信仰穩固地位的模式自然不可復刻,但四家走的道路,可以說也是百年樹人扎著根花時間種出來的,如今早已失去那個時機了。
唐門形態上的革新,若摒棄道德,很容易在短短几十年就走上一個全新的臺階,但那只是一條走向自我滅亡的極端的路徑;搖擺不定同樣如此,只是興盛和滅亡的時間都被拉長罷了;是更近強盛的深淵一步而後固步自封,還是就此停手,以興衰反覆的交替糾正路徑,走上一條均衡不自妄的道路,這是考驗唐門真正的掌舵人楊烈的最終難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