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節,紫陽,風御九秋,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王羲之成名較早,當年他尚在西陽縣之時王羲之已經名揚天下。
老五聞言哦了一聲沒了下文,他不是讀書人,不知王羲之名頭之大,只是隱約感覺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真人如此讚譽令王某汗顏。”王羲之有些惶恐,他知道自己的名氣很大,卻沒料到莫問會對他如此尊崇。
“貧道修行之前乃是書生學子,生平最佩服的便是先生,不瞞先生知道,貧道當年曾多次臨摹先生字帖,奈何天賦有限,不但不得神髓,連皮毛都不曾沾得。”莫問愉快的說道,他佩服王羲之有兩個原因,一是此人字寫的好,委婉含蓄,遒美挺秀,流暢自然。二是佩服此人的毅力,此人在書法上傾注了畢生心血,就書法一道而言,此人已經登峰造極。
不管在哪一方面,能夠做到登峰造極的人都值得尊重,世人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跟風模仿,心神分散,別人幹什麼他也跟著去幹什麼,毫無定性,搖擺不定。此舉不但蹉跎了歲月,還限制了自己的成就,為人一世,當找到適合自己天賦的行業,並在這一行業上面專心求精,憑藉毅力和努力最終達到別人達不到的高度,只要做到這一點,不但能夠安身立命還可名垂千古。所選擇的行業並無貴賤之分,說到底他不過是個道士,王羲之不過是個寫字的,歐冶子也不過是個打鐵的,華佗也就是個治病的大夫,但是他們在這一尋常的行業裡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高度,所以他們就成了真人,聖手,大師,神醫。
“今日得見真人,彷如窮徒進了寶山,此番定要問道於真人,解惑於朝夕。”王羲之亦十分歡喜,他對莫問的欽佩絕不少於莫問對他的敬佩。
“貧道年歲尚輕,參悟所得很是有限,當與先生同思共議。”莫問正色說道,王羲之的出現令他找到了一個最為適合的交談物件,王羲之是道家信眾,與王羲之的探討有利於日後與孔雀王確定道家與佛家的定位和劃分。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此番是王某問道,真人是先生,王某是學生。”王羲之說道。
二人說的愉快,老五聽的頭大,他聽不慣這種咬文嚼字的交談,找了個藉口跑出去跟那餵馬的僕從說話去了。
“今日得見先生,定要請先生留下幾幅墨寶,以為上清觀百世流傳。”莫問笑道。
“王某來時已然謄下道德經,上清經,陰符經,內經四部經文,以為見面之禮,先前尋真人不得,本想離去,已經交與郭縣丞讓他尋機轉交真人,未曾想真人竟然鶴駕來到,當真是天意如此,若是真人晚來片刻,王某便無緣得見了。”王羲之說道。
“貧道愧受。”莫問抬手道謝,王羲之的墨寶世人斥千金而不得一字,他竟然謄寫了四部道教經文,價值連城自不必說,其自身的影響對道教是一個莫大的正面宣傳,王羲之是書聖,是文豪,是公認的智者,是一隻站在道教枝頭的喜鵲,信眾的多少並不能決定一個宗教的優劣,還要看信奉教派的都是些什麼人,煽動一群愚蠢的鴨子容易,吸引一隻聰明的喜鵲困難。
“真人莫忙,王某是有所圖的,王某的一干友人皆尚儒道,知道王某要來尋仙訪道,便將一干隨身物件交由王某,希冀能得真人親手開光。”王羲之說道。
“好說,盡數取來。”莫問痛快答應,開光乃道家獨有科儀,只有道士可以為之,僧尼無有開光能力,因為佛教壓根兒就沒有開光一說。
王羲之直身站起,命門外的僕從取來行李,自其中拿出精雅器物若干件,有十二子無患子流珠,八十一子珍珠流珠,三百六十五子誦經麻豆流珠,玉石握件,葫蘆握件等,都是些文人所用的閒物和裝飾。
莫問逐一拿過觀看審視,剔除了一件玉石老子像,一掛一百零八子流珠和一件露胸木雕歌伎,仙人法像只能置於吉位焚香供奉,絕不能作為裝飾把玩佩戴,此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