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七章 潛移默化,絲路大亨,克里斯韋伯,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了唐順之這番話,胡宗憲被駁斥的啞口無言。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後期士大夫最流行的就是談論兵事——原因很簡單,依照大明的制度,丘八們負責廝殺和戰術,而督領各軍是勳貴的事,但到了明朝中葉,勳貴們已經爛的上不了檯面了,督領各軍,運籌帷幄便是文官的差使了,胡宗憲、張經都是其中的翹楚。而文官討論軍事中最流行的觀點就是“寓兵於民”、“兵民和一”、“春夏耕作,秋冬講武”,原因很簡單:省錢、後遺症小。募兵不但花費巨大,對地方破壞很大,而且打完了仗的怎麼將其遣散也是個麻煩事,這些吃慣了行伍飯的丘八們已經不習慣回去種地,又有武力和組織,一個搞不好就會引發兵變,後患無窮。畢竟大明不像蘭芳社,既有足夠的貴金屬貨幣發餉,又有打不完的仗無需考慮遣散問題。而搞民兵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平時不用花錢養,打仗臨時徵集,都是保衛自家鄉里,戰鬥意志和紀律都比較有保證,打完了仗各自回家,也不會有那麼多後遺症。
但不管民兵制被士大夫們怎麼吹得天花亂墜,但像胡宗憲這樣老於兵事的文官在關鍵時候不敢指望他們——因為在大多數時候民兵都是戰五渣。究其原因很簡單,大明已經太平日子過太久了,九邊和西南地區也還罷了,在內地,尤其是江南地區民間鄉紳們早就沒有組織訓練民兵的能力了,抓抓小毛賊還好,遇上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倭寇那就是送菜。在御倭戰鬥中經常出現數百人一擁而上,被倭寇引到狹窄地帶伏擊,然後驚惶失措自相踐踏被殺的一塌糊塗的戰例。因此唐順之明明知道周可成搞講武堂是居心叵測,還是欣然受邀前往——不管如何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多半是江南人,這樣也就夠了。
“唐公!”胡宗憲沉聲問道:“那這講武堂一共培養出來了多少人呢?”
“一期二三十人吧?”唐順之盤算了下:“現在是第八期,加起來也就兩百出頭。沒辦法,學費太貴了,要三十兩銀子呢!”
“這麼貴?”胡宗憲嚇了一跳:“都是些什麼人學?”
“多半是商賈子弟!”唐順之想了想後答道。
“商賈?他們學這個幹嗎?”胡宗憲不解的問道:“莫不是防備盜賊?”
“是,但不全是!”唐順之笑道:“我上一期有個從東番來的蠻子學生,槍術、弓術、鳥銃都學的很不錯。”
“怎麼還有東番的?”唐順之嚇了一跳:“他一個蠻子學這些作甚?”
“聽那蠻子說,他叔叔跟著周可成立下戰功,在東番的南邊得了一大塊封地,正缺人手討伐當地的蠻夷,所以讓他快些學好了武藝,再從招募一批人手一起去!”
“那他招募到人手沒有?”胡宗憲好奇的問道。
“自然是招募到了,金山衛那裡別的都缺,就是不缺人。”唐順之嘆道:“東南倭患之後,小民多有破家的,縉紳豪強乘機兼併,跑到金山衛尋條生路的每天都是絡繹不絕,雖說當地商鋪工坊眾多,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飯轍的。願意豁出性命去南洋博一博的大有人在!”
“嗯,終歸是給人一條生路,也算是行了善事!”胡宗憲嘆了口氣:“不過總覺得這樣一來大明百姓卻為一個東番蠻子效力,感覺有些怪異!”
“胡大人說的是!”項高笑道:“不過照我看,若是能在那邊建功立業,也能替自己掙下一份家業,總比留在大明餓死街頭的好吧?”
胡宗憲聽了項高的反駁,只能無聲的點了點頭,不過他此時的心情已經壞了,無心繼續閒聊下去,片刻之後便端茶送客了。
看著項、唐兩人的背影,胡宗憲的心緒萬千。他已經感覺到這兩人對周可成為代表的蘭芳社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頗為微妙的變化,從厭惡敵視到警惕戒備,然後再到無可奈何,現在已經可以說相當友好。如果說項高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