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頁,世界上下五千年,未知,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畢卡索得了一場大病,只好回父母身邊,到鄉間療養。在鄉間,他結交了很多老實善良的農民朋友,畢卡索同情他們的悲慘生活,並以此為素材創作了作品《阿拉貢人的風俗》。這幅作品在馬德里和馬拉加的畫展上獲金獎。
病好後,畢卡索回到了巴黎。他深入下層人民的生活,對他們的不幸遭遇抱著深切的同情,對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刻的諷刺。這時期,畢卡索的畫都以憂傷的藍色為色調。描繪了無數表情冷淡,面容乾枯,身體僵直的被社會拋棄的孤獨者。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作&ldo;藍色時期&rdo;,代表作有《人性》、《喝苦酒者》、《兩姐妹》等。
1904年,長年飄泊的畢卡索終於在巴黎定居下來,並且墮入情網。美麗的姑娘奧莉維葉給畢卡索帶來了愛情的甜蜜和歡樂。他的畫開始從抑鬱的、冰冷的藍色轉向暖洋洋的、柔和的粉紅色。這一時期創作被稱為&ldo;玫瑰色時期&rdo;,代表作有《演員》等。
畢卡索喜歡非洲的藝術雕塑,尤其是它鮮明的立體感,他萌生了想把這種鮮明立體感的特點,融化到繪畫藝術中去。畢卡索開始了他的追求和探索。
畫是平面的,只能表現所製作物件的正面、側面、頂面和底面,又怎能顯示它內在的、人眼看不到的結構呢?
畢卡索終於想出了方法:把所有物體的形象破壞後重新解體、肢解,然後再重新進行主觀的組成。這種嘗試被後人稱作立體主義的創作。
1907年,26歲的畢卡索完成了的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
這幅作品用了畢卡索四個月的時間,創作了17張草圖。作品完全打亂了傳統繪畫的全部技巧,畫面上是五個裸體少女。他們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3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點。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有一隻幾乎佔據全臉的眼睛,另兩個裸女是側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卻是側面的,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彷彿從陰間闖來。蹲著的一個臉部轉向右方,站著的一個臉部是一個突出的鼻狀物。這五個少女排列成從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對角線,在藍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非常突出。
這幅畫一問世便像一枚炸彈投向巴黎畫壇。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說畢卡索發瘋了,有人對全新的表現方法感到震驚。三十年後,這幅畫才正式展出,畢卡索獲得了很大的聲譽。畢卡索生活的時期,他的祖國西班牙也多災多難。一個又一個的專制王朝和軍事獨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爇之中。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進步的共產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新政府。但11月時,反動軍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援下進攻首都馬德里。西班牙陷入內戰。
1937年4月26日,德國的飛機轟炸了西班牙一個不設防的小鎮格爾尼卡,奪去了1600多無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鎮居民只有7000多人。
畢卡索聽到訊息後憤怒不已。56歲的他顫抖地拿起畫筆,創作了巨幅壁畫《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4米多寬,約9米長,是舉世聞名的傑作。這幅作品以白黑、灰為基調,瀰漫著悲壯的氣氛。畫面上畫有眾多的人物,他們掙扎、控訴、呼號,作品中有四位婦女,她們尖叫著,哀號著,有的正從著火的樓上逃跑,有的正抱著死去的嬰孩仰天哭喊,有的無望地伸展著手……畫的左上方,有一頭立著犄角的冷漠無情的牛,人工調配的太陽是一匹被長矛刺穿背部的馬……
畢卡索說《格爾尼卡》具有象徵意味:公牛代表了殘暴和黑暗,馬代表了人民……畢卡索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