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屯墾點(三),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仔細說起來沒閒人!馬上就要開荒,得讓木工組趕緊做杆子裝鋤頭鏟子;圍圈燒草也不能停,砍完木頭趕緊圈起來燒,燒掉了樹根再清地就簡單多了。還有天然草木灰磷鉀肥打底。平整土地沒有機器只能靠人工撿石頭碎土,這是個累活。最好能搞個窯燒石灰――這東西可有用了,刷牆可以用,消毒可以用,改良土壤也能用……再弄幾畝園子地準備種菜……”
他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卻是東拉西扯,毫無條理無章法。關山躍只好打斷了他,讓他一件件的說,他好記錄下來做個工作規劃。
“你說得這麼多,都是要馬上要著手的。我就是擔心一點,死亡率。”他看了看自己的筆記本,嘆息道。
“吃得太差了。”李東田嗤之以鼻,“說是按照3500大卡一天的標準供應,可是糧食和糧食不一樣。這薯乾粉的救濟口糧磚,吃再多也不濟事。”
“要能弄點葷腥就好了,咱們這裡又不靠海。這湖挺大,不知道魚多不多。”
“湖裡的野生魚能有多少?你費勁巴拉的組織人力去捕撈,弄那麼幾條魚,不划算。”李東田連連搖頭,“我聽黎苗連的人說經常能看到鹿。不如組織基幹隊去打獵,弄些鹿回來。”
他這一麼一提,關山躍想起自己在出發前閱讀的《臺灣情況概述》中提到這個時期臺灣的鹿皮是大宗出口貨物,荷蘭人每次貿易都要運出幾千張鹿皮。初到高雄的時候魏八尺也給過一部分鹿肉乾。鹿的存量肯定不少。
既然有鹿,野豬的存量大約不少。基幹隊如果每天都能打到一些野味,杯水車薪也好,至少能給移民補充些蛋白質和脂肪。
在移民們的全力建設下,到十二月二十八日,鳥松屯墾點已經初具規模。屋子雖然還不成模樣,但是已經足以為移民們遮風擋雨。
這天中午少見的下起了雨,關山躍下令停工,並且宣佈全體移民休息五天。這即是為了慶祝1632年的新年,也是讓移民們休整一番,自己也盤點下庫存,理一理思路。
十二月三十一日,根據關山躍的命令,進行了第一次清點,包括人員、牲畜和物資。
人員清點的結果是在鳥松屯墾點共有移民七百八十一人。對比抵達高雄時的點名,減員了五十四人。其中既有死於開拓過程中的,也有在高雄染病住院未能到來的。純減員四十人。名單上還記錄了住院的“傷病人員”二十五人。
對關山躍和李東田而言,尚屬“可以接受”。在關山躍給魏八尺的報告中,他提及“傷病人員比預計少得多”,無疑,奎寧等抗瘧藥物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有六頭水牛和六頭西門達爾牛安全抵達了鳥松。同時抵達的還有十二頭豬、十頭羊、二十隻鴨子、十隻鵝。另有八條狗、三隻貓和一隻大公雞,
除去羊對於這裡的氣候略有不適應,其它的畜禽都沒有出現不適狀態。這些畜禽是高雄聯隊重要的生產資料,牛對他們來說不僅是耕作用得力牲,還承擔著往返運送物資的重要任務。
倉庫裡儲存了八百人三十天的口糧,一半是救濟口糧,一半是糙米。只是除了幾百罐醃製的鹹菜和豆瓣醬之外就沒什麼值得一提的副食品了。消費品倒是運來了不少,有酒、紅糖和菸草。越是艱苦,越得有消遣的東西。
基幹隊出去打獵沒什麼大收穫,倒是幾個漁民出身的移民,在附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水塘,用簡陋的釣竿和漁網撈起了不少魚,只是對高雄聯隊來說,這些魚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1632年的元旦到來了。關山躍下令這一天不煮湖湖,全部做米飯,至於“加菜”就說不上了。當天由於“酗酒”發生了鬥毆事件。李東田主持屯墾地的了第一次“治安審訊”,並對酗酒鬧事者分別處以三十藤條到十二藤條不等的處罰。
關山躍的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