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東海的密約(下),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豬血打底――這倒不足為奇,因為當時國內製造的漆器亦有用豬血的。但是其不知有什麼特殊工藝,硃色十分鮮明亮澤,被稱為“豚血下地”,其美感非其他漆器可媲美。因此漆器也是琉球朝貢的主要貢品和對外貿易品, 為此琉球甚至專門成立了貝折奉行所來管理漆器貿易。趙彥昊也將琉球漆器加入了購買清單,雖然元老院對漆器的需求有限,但是可以作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轉口貿易品。
趙彥昊回贈島津忠恆的是一套玻璃茶具,杭州的生絲和福建的茶葉若干。山田有榮得到一把1629式砍刀,喜安則得到了骨瓷茶碗一個——老和尚不由得兩眼放光,貪婪地拿著茶碗放在手中摸了又摸,嘴中唸唸有詞,活像《西遊記》裡的金池長老。
關於貿易的事情商議完畢,喜安又簡單介紹了一下迎接冊封使的儀式。最後,山田有榮表示要回一趟薩摩向家主交代一番,順便準備一下購買貨物的金銀和薩摩特產。
“貧僧這也就回去,安排三接上國使者和上岸迎接儀式。”喜安也雙手合十,面容誠懇地說道。
“倆鬼子就這麼把琉球賣了。”趙彥昊端著望遠鏡,望著遠去的小船喃喃自語道。
送走了兩名使者,趙彥昊和船上的一行人靜待了三天,接著按照約定的時間把乘浪號、揚波號開入了國場川河口附近的唐船口。以往,冊封琉球國王的明朝冠船,往往在此附近,由幾百艘小船上的船伕使用纖繩固定,利用纖繩準備把冠船拉入那霸港的碼頭附近。不過喜安表示大宋的大船太大,實在是拉不進那霸港,只能在外海舉行三接儀式。
鄭玶指著河口兩側的兩座低矮的小城說道:“首長,北岸建在礁石上,連著長堤的是三重城;南岸形制相似,稍小一些的是屋良座森城。”
趙彥昊看了一下河口南北兩岸,連線著長堤的兩座“城”,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在礁石上修兩層石頭圍牆也敢叫城?”
他這下明白了為啥地圖上看起來十分險要的兩座城,當年島津家一攻就陷落了,這還不如沒拉電網的百仞城的圍牆管用呢!
類似的石建堡壘在整個琉球群島有數百座,可以說是琉球防禦體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它的實際效果十分可疑,尤其是沒有火器加持的情況下。
這時,那霸港中的幾百艘被琉球人稱呼為鱶舟的划槳木船幾乎同時開動,朝著艦隊迎來。其中一艘較大的鱶舟則是帆船,由紅色的木棉布製成的四角帆上寫著兩個金色的大字“恭接”,顯得格外注目。小船快速劃到乘浪號旁,兩個頭戴黃冠(八卷r布)的琉球官員手腳靈活地順著拋下的繩梯爬上了甲板。
“琉球中山國中議大夫程秉憲、楊明洲參見大宋上國使者,恭賀上國千秋萬代,敬扣大宋皇帝萬福金安,敬扣王侍中福如東海、馬中書壽比南山。”
兩名久米村出身的中年官員見到趙彥昊後態度十分得體,馬上叩拜,接著恭恭敬敬地獻上了一份禮品單子。趙彥昊接過禮單,翻看了一下,無非還是那麼幾樣琉球特產的農、海產品,總體來說沒什麼新意。
不過,趙彥昊看到兩名久米村出身的官員看到鄭玶的時候臉色一愣,不過其中名叫程秉憲很快若有所思地露出一色笑容,卻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吩咐船上的琉球水手把各色貨物搬上小船。趙彥昊也按照慣例以贈與國王、王子、法司等的名義,回贈他們棉布、生絲若干,兩名使者又下跪答謝,接著指揮著水手把禮品吊下小船,接著千恩萬謝地下了船。
“剛才那位官員看到你有什麼好笑的麼?”趙彥昊在兩人下船後問鄭玶道。
“我也好奇,那個程秉憲其實是個琉球人,本姓虞,祖上是發明琉球手的虞建極,只不過久米村的華人世家程家缺乏子嗣,國王不忍河南夫子家在琉球絕後,前兩年讓他入嗣罷了,和我家實在並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