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寧國之第四十六章 油田建設(四),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雲紅說,
“那就幹唄,還專門開個會幹啥?”吳廷偉覺得會開得莫名其妙。
“名不正言不順。”陳鵬宇說,“大家對這個方案有什麼其他意見或者問題嗎?”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與會元老在結論檔案上簽字,同意對七個鑽井進行鑽探,計劃鑽井深度為100米,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加到150米。
會議剛結束不久,臨時氣象站的氣象員便發出了大雨警報。在詩里亞這個地方,每天都有的大雨是不會發警告的,至少是每小時20mm以上的持續性大降雨才會有發出警告。
下午十六時,石油基地氣象臺觀測到了第一滴雨落了下來。接著稀稀落落的小雨點變成了瓢潑大雨。不到幾分鐘時間,天上就像是破了洞一樣開始往下倒水,彷彿給大地掛上了一道水簾。別說繼續工作,連在露天行走都編成了不可能的事。工地上所有的坑洞和低窪地全都灌滿了水。
降雨一直持續到午夜才變小。整個礦區成了一片汪洋,營地的設施也有多處毀壞,陳鵬宇只好通知全體停工。
兩天之後,降雨才完全停止。這場大雨幾乎把他們前面的工作全部毀於一旦。勘探隊只得先把泡水的蒸汽機全部修復起來,重新點火之後開始排水。
陳鵬宇帶著搶險隊進入礦區清理道路和作業點,整修機器裝置。眾元老繞著礦區轉了一圈,看了一下礦區的損失情況。最後決定:將勘探專案區的施工面積縮小一半,集中人力物力清理積水;恢復地面設施之後,所有機械鑽井力量對選定的七個作業點進行集中鑽探。
所有元老人在鑽井開始人輪流在礦區值班24小時以便及時處置突發事件,督促工程開展。這次鑽井和前面的勘探性鑽探不一樣,要使用到15厘米直徑的套筒。裝置要求和人員要求都要高的多。
機械廠還做不出這麼大直徑的耐壓無縫管,所以套筒參考了舊時空延長油田的經驗。當時延長油田的礦務部門沒有套管,使用的是繳獲的日本大口徑火炮的身管。機械廠如法炮製,按照火炮身管的製造工藝,先用熟鐵鑄造出身管,經過錘鍛之後進行中心鑽孔,製造出“炮筒”來。
第二天一早,各鑽井組進入作業面,同時指揮部通知木材廠和機械維修站也進入24小時待班狀態。指揮部搬到了主通道旁搭建的工棚內。這次作業將七個鑽井分別為一到七號井。當天下午3點,鑽探正式開始。由於蒸汽機只有四臺,兩臺用來驅動鑽機,兩臺用來驅動泥漿泵,所以同時開工的只有一號井和二號井。
秦西科組織了一個巡邏應急小組,在各個作業點裡面巡視,將任何不順利的鑽探情況及時上報指揮部。
鑽探開始的時候一切正常,各處進展順利,但是到了第二天上午,有鑽探工來報告:二號井遇到了緊急情況。
“什麼?壓力太大?鑽不動。你說清楚一點。”一個應急小組成員跑來給秦西科報告。
然而工人的彙報模糊不清,秦西科聽了一下,覺得情況有些緊急,便派人去把崔雲紅也找來。幾個人一起到了二號鑽井平臺上。
原來鑽井鑽探到四十米時進入了氣層。有著巨大壓力的天然氣在鑽桿裡頂著泥漿柱往上湧,整個作業面成了泥塘。泥漿泵不能停止所以也不能加接鑽桿。整整兩個小時,鑽井不但沒有往前鑽1厘米,反而由於湧出的泥漿導致鑽頭後退了半米多。
“上回壓閥!”秦西科立即要求在鑽頭前加上回壓閥,“趕緊的!不然就白乾了!”
機械工業口原本並沒有生產過這種裝置,但是作為常見的油井裝置,秦西科專門和展無涯溝通,專門組織生產了一部分。這東西主要結構就是兩個圓片,大圓片中間開一個5厘米圓孔,小圓片的直徑大於大圓片的孔。兩個圓片用鉸鏈組合起來,安在最下面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