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都不願與他為伍,就連薛萬徹那棒槌都比他風光,這回好不容易爭得了這個安西都護來當,他也是立功心切。
奈何突厥那幫孫子說了要打要打,偏偏又沒有打過來,害他坐在這高昌城裡左等右等,硬是沒仗可打。
還好今年運氣不錯,攬了個送人去長安城獻糧種的活計,也算是在皇帝面前小小露了一回臉。
不過皇帝之所以派他來河西,可不是為了弄糧食的,他要的是疆域的擴張,要的是西域的大片土地,郭孝恪心裡很清楚這一點。
不過眼下橫豎就是無仗可打,西域那些小國好好的,他也不能突然帶著大軍就打過去,師出無名啊,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好好操練軍隊,好好搞基建了。
這條木軌道肯定得修,中間那條大溝再燒錢,該填還得填,錢帛不夠,便拿些金器去抵,橫豎將來只要有了戰功,這些身外之物肯定還會再有。
事實上這回郭孝恪還真是冤枉了羅用,這份報價單羅用雖也看過,但他並沒有在上面做過什麼手腳,實打實就是他的弟子們經過計算以後得出的一個合理報價。
最後那個“紅薯三擔”,確實也是唐儉硬要加上去的,不關羅用什麼事啊,唐大夫哪裡又是肯吃虧的人,上回在高昌城的那點事兒他可都還記著呢。
再說修橋這種事,要麼距離短,在上邊橫上幾根木頭便過去了,要麼高度小,在下面搭上支架,一截一截慢慢修過去便是。
這回這個,可是在峽谷上修橋,寬度四丈有餘,深十餘丈。距離又遠,高度又大,憑空要修個大橋過去,哪有那麼容易。
郭孝恪這個沒搞過工程的,還當羅用的那些弟子們有的是技術,這個難題擱他們這裡也就是小菜一碟呢。
這人也很光棍,也不派個人跟羅用那些弟子們議個價,或者是先給個定金什麼的,直接就令人把修橋所需的錢帛金器全都給他們送了過來,銅鐵金銀加上絹帛,運來不少。
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錢我已經給了,這個橋要是不能好好給我修出來,到時候你們自己看著辦。
“嘖,要麼說瓦崗寨出身的都是土匪頭子呢。”唐大人手裡拿著一張寫著“紅薯三擔”的欠條,如此評價道。
待到今年紅薯收穫的季節,他還得拿著這張欠條再跑一趟高昌城,尋那郭孝恪要紅薯去,那老小子到時候可別跟他耍賴才好。
另一邊,郭孝恪令人將那些錢帛金銀送走之後,就瞪著眼睛坐在家裡等訊息。
隔幾日,他手底下有人來報,言是羅用那些弟子在那峽谷兩邊,各搭了一個棚子,像是馬上就要開始施工了。郭孝恪聽聞了,心中稍稍滿意,這行動速度還成。
又幾日,底下又有人來報,言是羅用那些弟子運了數車手指頭那麼粗的精鐵條到工地上,那些精鐵條有長有短,短的不過數尺,長的約莫兩三丈。
“不過就是修個橋,要恁多精鐵條作甚?”郭孝恪這個棒槌,到現在還以為羅用的那些弟子們可以依靠木材和石頭,凌空在這條峽谷上方搭座橋出來呢。
又幾日,又有手下來報,言是羅用那些弟子從常樂縣運來一批水泥,看那水泥的顏色,與常樂縣原來生產的黃水泥不太一樣,瞅著倒像是長安城那邊生產的水泥,只是略微還是有些不同。
這回郭孝恪在高昌城這邊也坐不住了,乘上木軌馬車,帶著一隊親兵便去了施工現場。
他這一回算是去對了,親眼見證了後世的混凝土技術在當代橋樑建設中的初次使用,也是頭一次聽說了什麼叫做懸臂施工法。
他是親眼看著那一根根精鐵條被擺放拼接成兩段長兩仗有餘寬一仗半的弧形,又透過懸崖兩端那兩個預先建好的塔狀物,拉上許多繩索,經過一整日工夫的努力,將這兩段弧形的精鐵結構拼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