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這熱鬧過了也就過了,身處這長安城中,時不常就會見識到一些新鮮事物,聽得多了見得多了,百姓們漸漸也就都比較淡定了。

大夥兒現在最關心的問題,還是那傳說中的番薯,有人說朝廷明年開春就要給長安城各家各戶分紅薯苗。

也有人說沒這回事,這頭一年的紅薯種子要先供給關內河東河北一些容易鬧旱災的地方,他們長安人一時怕是輪不著,只有那些個有門路的家族才能弄一點在自家種種。

這城裡頭眾說紛紜,說什麼的都有,也不知道該信誰的,但大夥兒還都是盼著明年能分到幾根紅薯苗。

至於說京城百姓如何能在家裡種紅薯,這在二十一世紀確實不太可能,但是在公元七世紀這時候,那就很平常了。

唐初這時候大夥兒居住的這個長安城,早前乃是隋朝所建,那時候叫做大興城。

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再加上朝代更迭,長安一帶人口亦有損傷,發展到貞觀年間,長安城的人口也不算很龐大,然而這座城的地方卻足夠大,一條大街動輒幾十上百米那麼寬,一戶人家動輒就是幾畝地那麼大,在自家院裡種點蔬菜糧食,那都是尋常事。

眼下正是貞觀年間,距離從前的戰亂年代,剛剛才過去二十來年,很多長安人都是在戰火之中存活下來的,所以就比較有危機意識。

既然家裡有地方種菜種糧食,那肯定要種上啊,關鍵時候說不定就成了活命的口糧,還有那些個坊間街道,也是時常被人在路邊種上菜蔬作物。

從前這種情況更嚴重些,這幾年長安城中的大小街道都被鋪上了水泥路面,情況相對要好一點。

聽聞那紅薯一物,開春的時候在地裡插上一株小苗,秋裡就能長出一窩,一窩能產一二十斤,一畝地能播種三千株左右,那至少就是三四十擔的產量。

若種粟麥,就算精心侍弄,畝產也不過三四擔,若是土地貧瘠灌溉艱難,能產一二擔就算是不錯,遇著災年更是顆粒無收。

與之相比,這紅薯一物,簡直就是天賜神糧,就連那些黑皮捲髮的崑崙人,一時間也在長安城變得很受歡迎起來。

也有一些士族郎君站出來說,此紅薯一物,雖則多產,卻到底不如五穀蘊含天地精華,勸百姓還是應該多食五穀,勿以紅薯肥甘而過食之。

百姓也知曉五穀養人,那穀物產量不是低嘛,這幾年隨著長安城中人口不斷增多,糧價亦隨之節節攀升,關中產糧已經養不活這麼多長安人口,只能從黃河下游的平原地區輸送糧食過來,外地運來的糧食,別的不說,光是腳錢都要不少了。

再說現如今這長安城中的老百姓根本連紅薯這物什都還沒見過,也不知道甚時候才能種上,此時何來過食一說?

想來那些士族大夫們,應是食過紅薯的,不知食了多少,可是把那寶貴的糧種當做飯食抑或消遣吃了許多?

還有人說在那隴西的常樂縣,那縣裡的百姓今年便已種上了紅薯,這頭一年先在保長家中種著,待到來年,各家各戶便都能種上了。

不少從西面過來的商賈都是這般說,許多人聽聞了,便很豔羨,亦有那不平之人,言是他們這些住在天子腳下的百姓,倒是叫那邊陲之地的給比下去了,因何,還不是因為那離石羅三郎,說起來,這回獻糧種的崑崙人,聽聞也是那羅三郎的弟子……

像這樣的言語,羅家人也時有聽聞,林五郎有一日在坊間聽人這般說了,便有些擔心,回家說與大娘,言是坊間人這般說辭若是傳到宮中,怕是對羅用不利。

羅大娘也是憂心,也不知是從哪裡吹來的邪風,有無小人在背後使壞,這分明就是要把羅用往風口浪尖上推啊。

好在沒過多久,便有一個運白疊布的商隊到了長安城,就在長安城東市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變成人魚後我紅了

蘇煒彤

快穿:瘋了!反派又又又崩劇情了

蘇小仙

合成物全是神話級,我無敵了

小妖蘿

另類間諜

[美]莉比·菲舍爾·赫爾曼

金峰關曉柔小說寒門梟士

寒門梟士

皇后攜帶空間,開啟冷宮荒野求生

小乖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