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稟陛下,並非是小臣以一己之力在修路,還要仰賴關內豪族富戶慷慨解囊。”羅用坐直了身體,拱手回話道。
“羅助教謙虛了,誰人不知你們羅家的錢帛如流水一般流向關內道。”一旁有一個品級略大於羅用的官員說道,他這話聽著好像是在誇獎羅用,實際上也有把羅用往風口浪尖上推的嫌疑。
羅用聽聞,渾不在意地笑了笑,言道:“錢帛此物,原本就是要花用出去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公元七世紀與公元二十一世紀,一個講究積攢,一個講究消費與投資,這便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觀念。
羅用也不太懂得勾心鬥角,這時候就不太知道如何應對才是萬全之策,乾脆就拿個嶄新的理念出來,把這些人給砸暈了再說。
第239章 合作種植
一句錢只有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在朝堂之上引發一陣鬨笑。
這些唐朝人這會兒也是有點習慣了,羅三郎的腦回路與他們就是有些不同的,乍一聽貌似有些不靠譜,笑過了之後再細細回想,又頗有幾分新穎獨到。
約莫也正是因為如此,聖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護著他,朝中幾位大臣與那羅三郎雖然沒有什麼往來,卻多少也有一些維護之意。
其中不少人大約是把羅用當成是一筆社會財富,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文化傳承是最最重要的財富,才能與智慧也都是財富,所謂的愛才之心,並非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羅用這人雖然走的不是傳統的謙謙君子路線,甚至還有一個棺材板兒的諢號,但他的品格無疑也是高尚的,能夠把利國利民的技術毫不吝惜地傳授與人,又能傾盡家財去修一條路,這樣的人,世間原本就很少有。
這就使得不少鴻儒大家,對於羅用這個人的評價基本上都是很正面的,現在看他們與羅用貌似沒有什麼交集,但是像羅用這樣的人若是蒙冤受屈,他們也絕對不會視而不見,這個年代的人都很敢說話,尤其那些鴻儒們大多出身不凡。
所以羅用現在的處境也不算太差,雖然他妨礙了不少世族大家的利益,但也不是人人都會為了利益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至於那些皇親國戚,在那些有家庭背景又有真才實學還有社會影響力的鴻儒大家面前,那些皇親國戚基本上可以算是戰五渣,鴻儒大家怕過誰啊,他們連皇帝都不怕,再說皇帝現在的態度也很明確。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羅用的一句錢花出去才是自己的,才會有機會成為長安城中的流行語。
聽聞有一個紈絝子弟跟他老爹說這個話,結果差點沒被打折了腿。
陽春四月,正是一年農忙時節,城郊農戶都在忙著春耕,除了糧食,這裡的農戶大多還會種植一些蔬菜水果,待到長成以後,便挑到長安城中去換錢。
聽聞前些年有不少人種植染料掙到了錢帛,後來跟風的人多了,賺的自然也就少了,最後甚至還不如種糧食。這兩年冬日裡菜蔬值錢,於是種植菜蔬的人便多了起來,待到去歲冬日,菜蔬的價錢便也下來了。
眼下正是播種的季節,一些農戶早早便在心裡拿定了主意,這時候只需把提前準備好的種子播到田裡,還有一些人是遲遲拿不定主意的。
農曆四月二十這一日,天氣晴好,春光明媚,羅用也不趕馬車,穿著一身薄衫,騎著毛驢,晃晃悠悠出城去了。
羅三郎今年虛歲十九,長得不高不矮,中等身材,略瘦。去年在關內道那邊修路,曬得整個人都黑了,這會兒在長安城待了這麼久,也是白回來不少,只見他眉目清朗,氣質溫潤,怎麼看都是一個翩翩美青年。
“噗!”五對打了個響鼻,又在原地蹦躂兩下,顛得羅用差點從它背上掉下來。
“好好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