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鵝毛頭上剪出一個斜面,然後又在那個斜面最突出的位置,用剪刀小心地在中間剪了一下,用的時候只要蘸一下墨汁,然後再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寫寫畫畫在紙張上面就可以了。
在二十一世紀那會兒,羅用他們這一代人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從小就用慣了鉛筆鋼筆圓珠筆,這時候沒有這些筆,自己做一根羽毛筆來用用,竟也覺得不錯。
羅用有時候不禁也會想,自己是不是受西方影響太多了。
不過歷史的發展文化的交流,影響這種東西向來都不是單方面的,就好比這時候的胡人像漢人學習各種農業和手工技術,漢人也像胡人購買馬匹,學習他們的養馬馴馬技術,甚至還穿他們的衣服,模仿他們的生活習性。
這並不是什麼值得羞恥的事情,學習別人的長處,讓更多事物進入自己的生活,為自己所用,便利自己的生活,發展自己的國家,豐富自己的文化,這就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強大的過程。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十分閉塞的朝代,但是這種閉塞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出現的。
至少在唐朝這時候,無論是國家政治方面,還是社會風氣方面,大夥兒對於外邦異域的物什還是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的,並不因為自己的國家強大就把一切外邦之物都視為糟粕。
當羅用弄出這種鵝毛筆的時候,住在許家客舍的那些郎君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一種書寫工具的便利之處,用那鵝毛蘸著墨汁,輕易就能把字型寫得很小,原本寫不了幾句話的紙張,用這種筆的話,幾乎都能寫上一整篇文章了。
而且用這種筆蘸著墨汁在麻紙上做算術題,也不會像之前用石膏黑板那般,弄得滿身滿手的粉塵,愛乾淨的郎君們都覺得鵝毛筆比石膏好使。
唯一還有些麻煩的就是,那鵝毛筆若想多蘸些墨汁,最好是先把墨汁裝到小瓶子裡,然後再把鵝毛筆的筆頭放在裡面浸一浸,那樣一來需要的墨汁就比較多,而且當天磨出來的墨汁如果沒有用完的話,儲存不當就很容易會幹掉。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羅用先是找製陶坊的崔翁製作了一批旋口的小墨瓶,做的卻不是粗陶材質,而是瓷瓶,這瓷瓶崔翁他們也能做一點,就是做得不精緻,而且在他們本地,買的人也不多。
在崔翁那邊下完訂單之後,羅用便與自家那些弟子們一起,琢磨起了瓶蓋的模具,最後就用自家產的杜仲膠,做了一批墨水瓶蓋子出來。
因為製作工藝還很不成熟,最後做出來的這些瓶子和蓋子,好多都對不上,勉強倒是湊出來二十多個,羅用將這些墨水瓶子放在自家店鋪出售,一個二百文錢,當天就被人給瓜分一空了。
其實這一個瓶子二百文錢,主要也就是那一個瓶蓋值錢,這時候杜仲膠這個東西還可精貴了。
聽聞皇帝陛下最近手頭不湊,實在是等不到夏收那時候的稅收了,於是便與波斯人做了一筆買賣,用一批膠底皮靴,跟他們換了許多真金白銀,那靴子的價錢高得簡直都能嚇死人。
所以相對來說,羅用這裡二百文錢一個的墨水瓶就顯得很厚道了,將來用用,萬一瓶子摔了或者是不想要了,那瓶蓋還能回收再利用呢,多收集一些瓶蓋熔了,就能做雙鞋底。
自己熔瓶蓋做鞋底聽起來好像有些搞笑,在這個時代這根本都不算什麼,這會兒大夥兒都還自己養蠶繅絲搓麻織布呢,家裡頭吃個米,還得自己舂。
現在墨水瓶子是有了,就是墨水還得自己磨,這些個有錢人家的郎君都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既然已經有了這麼好用的瓶子,當天的墨汁用不完也不怕會幹掉,他們自然也就不打算跟從前一樣每天磨墨了,完全可以找個人幫他們磨,一次性多磨一點嘛。
於是西坡村裡的小孩們,今年春天就有了賺零花錢的地方,沒事就跑許家客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