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郭安對他們西坡村的制豆腐之法似乎也很感興趣,奈何村人待他雖然熱情,對於這種關乎自家經濟命脈的秘密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相告的,至於村裡那些個不懂事的小娃娃,大人根本不會讓他們知道這些事,所以也就無從洩密。
說起來,羅用剛穿過來那會兒,還只當是他們這裡地處偏僻,所以做豆腐的方法才沒能流傳到這裡,如今看來,那郭安家裡似乎也沒有這制豆腐的方子。
世人都說豆腐這個東西是由淮南王劉安所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作此說。
但羅用從小到大背過不少唐詩,也不見哪一首詩中有出現過豆腐這個東西,由此可以猜測,在唐代,豆腐這個東西應該還沒有成為百姓的日常菜品,至於那些士族大家如何,那就不太好說,照理說許多詩人也都是士族出身,卻也未見誰提過豆腐一物,
現在看來,太原郭氏目前反正是沒有這個方子的,郭安想要從羅用這裡學得腐乳的製法,那他還得先學做豆腐,這大概也是他最近總在村子裡流連的原因。
“三郎你又擔水去了?都說要擔水喊我們一聲便是。”
羅用挑著一擔水快要走到自家院門口的時候,剛好碰到一個在他家幫工的村人,這會兒對方正扛著一個坯模子往村裡的方向走,應該是要去給人還坯模子的。
這些日子他們這些人一起在羅家這邊一起脫坯蓋房,光是羅用跟林家那邊借的那幾個坯模子還不夠用,另外又跟其他村人借了幾個,這會兒用完了,自然就要拿去還。
按照現在的進度來看,都不用到初十那一天,羅家後院那些土坯屋子就肯定能建好了。
他們這些人現在也都在家裡準備好了做豆腐需要用到的工具,那些豆腐筐都是跟羅家一樣的規格,他們整個西坡村的豆腐筐基本上都是這個規格,切出來的豆腐長寬大小也差不多,區別就在於豆腐塊的薄厚和水分的多少。
“沒事,就這兩桶水,我自己擔就行了。”羅用笑道。
“我來我來。”那人二話不說,把肩上的坯模子往路邊一放,伸手就去接羅用肩上的擔子。
那一擔子水被對方接走,羅用頓時感覺整個人都輕鬆了,生在這個時代,像他們這樣的人家,跳水劈柴那都是日常,羅用不想把活兒都推給二孃她們去做,於是只好自己承擔起來。
要喝水得自己挑,要燒柴得自己劈,要吃個麵食,還得自己推磨磨面,那青石大磨盤一圈一圈地推著,著實很辛苦。
這一擔水倒進水缸,也才矮矮地積了一個缸底,那漢子挑上擔子,又往村裡去幫羅用擔水。
最近這些天,他家有兩個小孩也是每天都在羅家院子這邊,中午羅用他們給幫工張羅吃食,那倆孩子就跟著一塊兒吃。雖說也能幫著揀揀羊毛,但是在村人看來,羅用那羊毛買賣大抵也是掙不來多少錢糧的,自家小孩子幫羅家忙活做的那點活,根本值不了什麼。
要說這股風氣也是田崇虎那小子先給帶起來的,是他先把田香兒往羅家院子帶,後來村裡頭其他小孩兒見了就有跟著學樣的。現在每天來羅家院子幫忙揀羊毛的,也有六七人了,大多都是女娃娃,還有一個跟羅五郎一般大的男娃。
那男娃也是個可憐的,爹死了娘改嫁,上邊也就只有一個奶奶,偏他奶奶在死了兒子以後,腦子就有些不太好了。這祖孫二人成日裡飢一頓飽一頓的,村裡有那心善的,怕他們餓死在家裡,時而也有接濟。
最近那小子日日都來羅家院子這邊,中午這一頓倒是也能混個肚兒飽。說實話,那麼大點的孩子,沒人教沒人管的,穿得也邋遢,看著也比其他小孩木訥,就他那樣兒,又能幫忙做得了什麼活兒,也就是羅三郎他們心善,沒趕他,每日中午做飯,也都沒少了他的那一份。
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