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糊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節,南北雜貨,報紙糊牆,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有家裡人也一同前去的,黃二孃便只有自己一人,揹著一個包袱,那裡面有幾件衣裳,幾斤乾糧,另還有幾十個銅錢。
南北雜貨的人在前面趕著車運著貨,她們這些小娘子們便跟在隊伍後面,一步一步地走。
車隊裡的人時常也會喊她們到牛車上坐會兒,還有人與她們說,待到了隰城便好了,屆時他們便要換了水路,一路乘船南下,不需再走這許多路,南北雜貨的人包了大船,船資亦不需這些小娘子們出。
待行到了離石縣,便又有許多小娘子跟著一同上路,運貨的隊伍也更壯大了。
一同行路的那些小娘子們,其中不乏性格開朗的,這一路雖然走得辛苦,卻也有說有笑,車隊的人還肯借給她們鐵鍋,鹽和豆醬也隨便她們用,這一路上,這些萍水相逢的小娘子們便在一起做飯吃。
若是逢著集市,便湊錢去買些瓜菜回來,眼下正是夏季,正是瓜菜價錢最賤的時節,在那些個鄉野草集之上,菜蔬更是不值什麼錢。
後來換了水路,到了汾水河上,就有很多魚,價錢也便宜,有些小娘子身上帶的錢實在很少,其他人也並不很計較,依舊邀她們同吃,南北雜貨的管事還與她們買過幾回肉,讓這些小娘子們很是高興。
這越往南走,隊伍裡的人也就越多,一些同一個地方出來的小娘子們,便聚在一處,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團體,多則五六十,最少的就只有十來人,相互之間大抵也都相處得很好。
只是聽聞那羅氏機器坊這一次要招三百人,待到過潼關的時候,單是她們這一撥從河東道過來的,便不止三百人了。
第441章 乘風而起
與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的眾多河流相比, 汾水並不很深,水流不是很穩定,季節性也比較強。
是以汾水之上少有大船, 運貨載人的, 多是一些中等大小的船隻。
南北雜貨這一次運貨南下,租用的船隻就不止一艘, 並且一路上還需經過數次換船。
這個年代沒有什麼先進的探測技術,在陌生的水域行船十分危險,再加上這條水道之上也分佈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勢力,他們各有各的地盤, 所以那些船隻以及船上的船伕,通常只在自己熟悉的流域活動。
每到需要換船的地方,那些碼頭上都匯聚著許多壯勞力, 人來人往貨物雲集,看起來十分忙碌又欣欣向榮。
南北雜貨的人與這些小娘子們說,眼下正是夏季, 汾水之上運輸繁忙, 待到秋後水位下降, 有些河段便走不了貨船了。
“那便改走陸路了?”一名小娘子問道。
“倒也未必。”那人言道:“在這條商道上行走的,自然知曉什麼時節運貨最划算,是以很多南邊來的商賈,都是在秋冬時節北上收貨囤貨,待到開春之後水位上漲,汾水之上好行船了, 屆時再運貨南下……”
走陸路的也有,他們南北雜貨每年便有好幾次要透過陸路運貨,時常也能遇著其他商隊。
還有每年冬季南下賣糧的農人商販,更是數不勝數。
聽聞早年間,關中常鬧饑荒,這些年卻再沒聽聞了,這一方面要歸功於玉米的高產,另一方面,就要歸功於這些南下賣糧的河東父老。
當年聖人令官道上的關卡不得收取這些河東父老的過路費,又令人特地在新豐開設了一個集市,不知他當時有無這方面的考量。
這些小娘子們從前大抵都沒有出過遠門,頭一回出遠門又聽人說起這許多事,總是十分新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