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四章 體制確立,功臣封賞,我有一本氣運天書,從南遊,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禮部有尚書……下設四個清吏司(儀制、祀祭、主客、精膳)……兵部……下設四個清吏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刑部有尚書一人……工部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

“地方分為郡縣鄉村四級,郡級正五品,縣級正七品,鄉級正九品,村級為無品吏級……另可特設行政特區,當前白沙洲行政特區為正六品,直屬中樞管轄。”

“明確玄衣衛、天涯閣等特殊機構……增設督察院、太醫院、太僕寺、鴻臚寺、太常寺……”

一番宏偉的體制方案拿出,除開前排少數知曉內情者,大都目瞪口呆,紛紛讚歎不已。

嚴謹縝密,這是和大旭朝廷一樣完整的體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也有人很是疑惑,六部尚書限制至四品,符合伯國之位格,但位格之下容納太多也會超額,這套體制結構未免太過龐大。

是很完善宏偉不錯,他們也相信如此能達到更高的行政效率,使得國家大步前進。

可初立的安北國,能有這般豐厚的氣運支撐如此體制嗎?

殿中的兩個“生面孔”,原大旭定州巡察御史薛清及原大旭北安郡郡守印慕,互相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的不解。

現在提出的這套中樞、地方的體制,起碼也要公侯甚至王國的級別,才能順暢執行吧。

按照他們的看法,安北國初立,其國運再強,也只能維持這套體制數月運轉。

機構太多,太過臃腫,體制收取的氣運,遠遠彌補不了消耗的氣運。

不過兩個在官場混跡半輩子的老狐狸,既然願意接受周柏的求賢令,入安北國為官,那自然是研究過周柏。

此君必然知道龐大體制背後的問題,他們需要多給一些信心,再次眼神交流,兩人默契地沒有任何額外舉動。

大殿中,考慮到如此深層次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官吏聽到趙昔公佈的體制架構,是興奮激動的。

位置越多,他們升官的機會越多不是。

“臣等領命,君上英明!”

第一封開國諭旨宣讀完,趙昔並沒有過多展示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默默退回臺階下,讓文鴻昌接替。

文鴻昌本命比趙昔稍差一點,但論表現半點不虛。

大方自信,洪聲朗朗。

“君上有旨,建國大朝,當恩賞功臣,賜官爵、賞田宅、金帛,以示嘉獎……”

“令,以陳忠邦為吏部尚書,加中極殿大學士,入內閣;以周遠為兵部尚書,加大學士頭銜;以印慕為禮部尚書,加大學士頭銜,入內閣……以周林為禮部右侍郎,鍾偉為戶部右侍郎,顏列為刑部右侍郎,史長行為工部左侍郎……”

中樞文官宣讀完畢,六部尚書、侍郎等官自是出列接旨,趙昔則是端著官印跟在周柏後面,頒發六部大印。

印慕還好說,作為前任郡守,現在成為伯國的宰輔,他更多的是對三郡百姓的責任感,否則也不會接受周柏邀請入朝。

而無論是陳忠邦、周遠,亦或是鍾偉、顏列,卻全是淚流滿面,恨不得五體投地謝恩。

太不容易了,他們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國高層,主宰百萬人的命運。

特別是鍾偉和顏列,最初只是童生,卻靠著忠心效力,一步步被周柏拔擢到今天的位置。

戶部、刑部、工部都只有一個侍郎,暫未設尚書,是以他們其實就是事實上的一把手。

不做尚書,不是功績資歷不夠,而是本命不夠。

史長行還好點,本身本命就不差,被周柏重點培養任用後,本命連續突破上限,現在距離澹青之命也就一步之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本氣運天書

從南遊

穿越唐僧簽到十二年,才知是西遊

混入西遊

枝江異聞錄

鈾霜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