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人投靠,科舉祭天,我有一本氣運天書,從南遊,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動,都是文氣和氣運並舉。
真有才華者,以文名第一,便可越過氣運限制,強行取中。
這樣少數的氣運虧空,朝廷也能供得上,不至於影響整個體制的氣運流轉。
氣運強盛者,可以反哺體制,更關鍵是,他們未來的路途,大機率要比氣運薄弱者走得順暢,走得更遠。
從一個朝廷,一個體制的長遠角度看,加入氣運篩選一關,是非常合理的,科舉始終是一個限額的選拔性考試。
前兩級考試在周柏迴歸後,已經由地方陸續完成,全國三郡十八縣一特區,共取中五百五十名童生,一百名秀才。
這個錄取人數相較於大旭,曾經給予三郡的名額,是偏多的,算是周柏給願意入仕讀書人的恩典。
在亂世,政局不穩的情況下,很多家族都不願意子弟出仕,免得等另一個統治者上臺,牽連家族。
眼下願意參與安北國科舉的,心裡肯定是認同周柏這個君主,他們相信安北國的未來。
所以即使增加名額,氣運支出會大增,周柏也願意多錄取一些志同道合之人。
本來就是一切從簡,說一聲恩科也不為過,按道理三級考試怎麼也不會在一個月內考完。
二月二日,本次科舉的最後一級舉人試,於國都安都城舉辦,由禮部尚書印慕親自擔任主考。
一百名新秀才參加舉人試,另有一百二十三名前朝秀才也獲得考試資格,總計二百二十三人參考。
這次舉人試,詩詞分數佔比下調,策論和道經佔據最大比重。
策論考實務治國,道經則側重於入道修煉方面。
如今在周柏的氣運控制下,哪怕中樞重臣也能再度重啟修行,更何況這些預備役官員。
在未稱王之前,進士一級的考試不會設立,是以舉人名位便要開啟道途。
這些新科舉人,就將是未來周柏建立運朝的根基,他們是先驅,第一批修士官員。
根據考試題目的題量和難度,連帶著九天六夜的考試時間,也被縮減至三天。
二月五日,安都城新擴建的貢院中,二百二十三名秀才正在緊鑼密鼓的埋頭作答。
今天是最後一場,也是相對來說最難的一場,道經科。
很多秀才一看題就都有些懵了,前面策論務實也就算了,這是國君自上而下帶起的風氣。
可現在道經科的題目,也是一派務實風,不考晦澀偏僻的經義解讀,而重點考察修行常識,以及如何入道凝法的基本功。
貢院中心,一座摘星高樓上,可以非常清晰地洞察所有考生的一舉一動。
這就是彷照神京貢院設定的明遠樓,一般由法力強橫的高階道官坐鎮,如有突發情況,可以隨意操控法陣應對。
貢院中的考生乃至考官們,都只以為明遠樓上是黎元或者枯春散人。
但實際上,除開陰神境的枯春散人外,還有周柏及另外兩位陌生真人。
“周兄,自我等那一屆之後,再也沒有見到此等文化薈萃的景象了。”
“是啊,這些士子半數都有紅氣文章,寫出金氣的也不少見。”
兩名陌生真人在周柏面前,輕鬆寫意,互相搭話非常自然。
而真正的明遠樓監察道官枯春,卻是謹小慎微,並不敢在周柏面前過於放肆。
當然,枯春散人心中也有暗自腹誹的,認為這兩人此時來加入安北國,頗有見風使舵之嫌。
哪裡能和他這位元老比,對國君忠心耿耿,為國事盡心竭力。
想到這裡,枯春立時擠出笑臉,對周柏作道喜狀:“此次恩科,您必然能收下一批大才,前兩場這些考生表現出的文才、氣運,哪怕比之定州以往的鄉試也不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