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討胡檄,為國羽翼,我有一本氣運天書,從南遊,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場抓住精準時機的戰役,發生在太婁山脈,其要道隘口有一關被稱為太婁關,自古便便為西南三省最有名的天險關口。
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
其易守難攻,可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本來守軍要是扼守此關,以省內山高谷深,沒有平原支撐的艱險地形,韃子再剽悍,也無法短時間攻下黔陽。
但當初桂王自去監國號,帶給剩下奮勇抵抗的大炎軍民極大打擊,人心淪喪,輕易之間便被帶路黨拿下太婁關。
太婁關的重要性,周柏自然看在眼裡,將它列為必奪之地。
握有先知先覺的優勢,他比韃軍主帥額爾克更早知道江南暴動,也因此可以提前佈局。
當韃靼後方不穩,急切回撤時,他早已率領一千禁軍以及遴選的兩千敢戰精銳,繞至太婁關附近。
哪怕韃軍知道西南山區難行,多以漢軍為前驅攻伐,可這些漢軍也無法與西南本地士卒相比。
他們熟悉山路,輕裝簡從,神出鬼沒,根本無從防備。
待韃靼主力撤走大半,只剩三萬漢、韃兵馬時,周柏率軍從陡峭的山林中突然殺出,強奪太婁關。
太婁守軍根本沒有料到,眼皮子居然有三千人潛伏。
原本的徐徐緩撤之勢,瞬間變成關門打狗,太婁關豎起朱字龍旗,而後方則是由婁晉鵬親自排程的聯軍剿殺。
大戰連綿數日,血流成河,殘肢斷臂,韃子的屍體佈滿整個太婁山脈。
出了太婁關的韃子主力也曾試圖回攻救援,可一連在周柏親自鎮守的關城下,折損千人,也未曾動搖守軍半分。
這時他們才徹底明白太婁關的險峻,數月前輕易攻下的關城,換了批人來守,就是截然不同的強度。
額爾克大怒,下令斬殺之前所有從太婁關逃出的守卒,可隨後也只能不甘撤退。
相比於“貧瘠”的西南,湖廣魚米之鄉,江南財稅重地明顯更為緊要。
太婁山一戰,陣斬上萬,其中真韃近三千人,取得中原陸沉以來的最大戰果。
監國朱均之名響徹天下,許多淪陷區計程車民私下奔走相告,大炎自先帝之後,也有敢戰親征的君主。
西南三省人心初附,各地義軍紛紛接受周柏的冊封,宣佈效忠新的監國小朝廷。
特別是安西侯李定國,趁著剃髮易服引發的暴動,直接率軍攻下益川省南部三府,聯結南雲省。
此後更是馬不停蹄,上供部分賦稅錢糧以充國庫,同時請朝廷選派官員將領,入駐三府。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忠肝義膽之心,母庸置疑。
弘安四年一月八日,周柏再發奉天討胡檄,號召天下反韃。
“夫炎夏有炎夏之形像,今韃靼悉令削髮,拖一長尾於後,是使炎夏之人變為禽犬也。炎夏有炎夏之衣冠,今韃靼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炎夏之人忘其根本也。”
“夫春秋大九世之仇,小雅重宗邦之義,況以神明華胃,匍匐犬羊之下,盜憎主人,橫逆交逼,此誠不可一朝居也……”
“凡在漢胡苟被逼脅,但已事降服,皆大赦勿有所問。其在俘囚,若變形革面,願歸農牧,亦大赦勿有所問。其有挾眾稱戈,稍抗顏行,殺無赦;為間諜,殺無赦;故違軍法,殺無赦。”
討胡檄文,真情實感發人深省,令炎夏百姓同仇敵愾,更是給了他們群起反抗的正當理由。
而且針對韃靼設立漢軍旗,大肆採用以漢制漢之策,周柏特意在檄文之後點明,降服當走狗的幾種情況。
被逼無奈苟活是沒有辦法,但要注意行事分寸,若真殘害同胞,將來收拾河山,必定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