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 王者之命,定州鼎立!,我有一本氣運天書,從南遊,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鄉紳地主,不知皇權官法。

所以夏禹想到了集運,他下令九州牧守,上貢青銅。

那個時代銅礦難尋,銅器異常尊貴,牧守貢銅,都需要州人齊心協力。

最後所得之銅,便會蘊藏州人之願,及一州特有的氣運脈絡。

以此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象徵九州,是為九州圖錄於九鼎。

九鼎造就,存放於夏都,象徵九州天下歸於大夏,亦是九州氣運集於夏皇之手。

據某些隱秘傳聞,人皇之力臻至巔峰,便是在鑄鼎集運之後。

人皇時代,九鼎代代相傳,得九鼎者方為正統。

九鼎神秘失蹤,方才宣告人皇落幕,進入天子時代。

不過鼎定天下的重要性,卻是傳承下來。

甚至衍化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

開國人主,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新開闢的州域越來越多,州鼎鑄了一尊又一尊,按理說人主之力應該大增,可王朝之主卻是雷打不動要向天庭稱臣。

不過可能正是九鼎遺失,後來者鑄鼎不得要法,導致人主偉力遠遜人皇。

當然,一鼎便為一州,蘊涵山川河流之風貌,萬民生靈之大運,一般仙神也扛不起一鼎之力。

就是在人道歷史上,敢問鼎之輕重的梟雄人主,又有幾個得了好下場。

史書有載,鑄鼎人主,必然在天庭掛號,縱使真仙臨凡,也不敢無禮對待。

人皇者,萬法無咎,進入天子時代後,人間俯首稱臣,可也不意味人主就是仙神任意打罵者。

不說能與天帝溝通的天子,就說普通諸侯亦是可避邪祟,難遭神通迫害。

那些卑躬屈膝者,都是被忽悠太多。

否則在人間主場,有州鼎護身,一道令旨,可能就會使真仙氣運轉衰,遭到人道意志的壓制和針對。

……

早在半年前,鑄鼎之事已提上日程,來自定州各地的大小銅礦,便源源不斷向著大夏天工院匯聚。

同時最頂尖的宮廷畫師,在道士團的親自護送下,前往名山大川、河流湖泊、城池建築,凡是定州特色的風貌之物,皆要繪製成圖。

沒有銅礦的縣鄉,就會上貢鐵礦錫礦,沒有任何礦石的,上貢一捧泥土、一壺井水也都可以。

只要是當地百姓萬民承認,懷有願力,是萬眾一心希望這定州鼎鑄成。

歷史上的梟雄君主,當然沒有周柏這麼繁瑣,他們既是不重視,只求一個象徵和安慰,還有就是不知道正統詳細的流程。

而周柏知道,氣運集眾的規制是一部分,金庭洞天的古書典籍,也是瞭解的一部分。

但更關鍵的是他繼承大夏氣運根基,稱公之後,陰庭福地再度升格。

古夏的些許根基上浮加持大夏陰庭,同時招來了少數流散在歷史長河中的記憶碎片。

如今冥土各方福地及鬼蜮勢力,開始互相攻伐,神庭大力支援,就連神主也是坐鎮陰庭。

威靈公難以利用記憶碎片,神主卻是可以,九鼎鑄造的正統流程,便是神主轉告本尊。

定州在上古雖是蠻荒,可在如今亦是人道文明之地。

夷入夏則夏,天夏向來以包容著稱,哪能不樂意納定州為王土。

很快,又是一個月匆匆而過。

同治四年十一月一日清晨,秋冬涼寒,本該熟睡時,然大夏萬民卻是早早起床肅穆以待。

在定州城的,自行往南郊圍觀,沒有在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本氣運天書

從南遊

穿越唐僧簽到十二年,才知是西遊

混入西遊

枝江異聞錄

鈾霜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