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夏清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卷 第十二章 文學的魅力(二),三十年的班主任生涯,淺夏清弦,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我再次走上講臺時,教室裡出奇的靜,我的內心暗潮洶湧。
組長在分發課外讀本。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我。
「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呀,」我說這句話時教室裡一陣波動。大概同學們以為我要展開批評了。「這是一本課外閱讀書,但是裡面選取的文章,多數都有意義、又很有文采。這些文章,我讀一遍能回味多日。可是為什麼不選到課內閱讀裡來呢?」
同學們屏息凝神。
我繼續說:「如知青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教室裡響起一片翻書聲。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開始用徐緩而抒情的語調,娓娓可聽的朗讀傳送著我的心聲。朗讀課文是我的用之於手而應之於心的拿手好戲。很快同學們被我帶入到情境之中。
課文寫了主人公三次看花,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秋天,我對作者第三次秋天看花時的描述,用低鬱、沉重的語調傾情而訴。
同學們在抒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景色依舊,母親已逝的「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傷感、悔恨、追思和懷念之情。
最後,我問他:「作者對黃白紫色的花朵描寫在結構的安排與主題的表達中作用是什麼呢?」按照我的要求,同學們透過四人一小組熱烈討論後,我總結道:「哦,結構上是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我總結道。
「與主題的關係呢?」我接著說,「花兒的描寫是象徵著母親的希望,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最燦爛的那一朵。」說到這兒,我清楚地看到單文文情不自禁地將放在桌上的兩隻手互拍了一下,突然又羞澀地趴在桌上。
咦,她身上的匪氣呢,我竊喜。
「同學們,」我抓緊這個教育的大好時機,對他們說,「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裡寫道,當你錯過太陽時你在哭泣,那麼你也會錯過月亮、星星。」
最後我充滿希望的說:「你們還很年輕,如果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天,我相信你們不但不會錯過月亮和星星,還會重新擁有太陽!」
教室裡一片寂靜。
「老師書上還有好的課文嗎?」有同學問。
「當然有啦,你們看就在這本語文書上的課外閱讀中,就有《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的片段。」我說。
「同學們讀過這本書嗎?」我問。
「我看過電視連續劇。」
「我也看過的,和我家人一塊兒看。」有不少同學都看過電視連續劇。
「我也看了電視連續劇!」我這句話一說完,同學們鼓起掌來,「老師給我們說說吧。」
「要看原著,同學們。」我給他們詳細地分析了原因。
「這部長篇小說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為原型,寫他從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布林什維克的經歷。他的成長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和愛情的考驗……」
「冬妮婭!」有同學脫口而出。其他同學都笑起來了,我請那位同學起來講述電視劇中的情節,他說,冬妮婭的父親是革命者,冬妮婭在父親和愛情的感召下,也成了革命者。她的父親還為革命而獻身了。
「這個情節完全與原著不相符合。原著中保爾·柯察金和冬妮婭的愛情,起始於純潔的友情發展到相愛,後來保爾參加了革命,經受了革命的洗禮。回到家時冬妮婭答應一起去參加共青團活動,感情有了裂痕,冬妮婭站在橋頭,憂傷地看著落日的餘暉說,難道我們的愛情,就像這樣夕陽西下嗎?隨著戰爭的殘酷,正如我們書上那一段裡寫的,有的共青團員逃離了,背叛了革命,而保爾堅守在崗位。在我們書上摘錄的那一段裡寫著:在極寒冷的冰天雪地裡修鐵路,還要和頑匪進行激烈的戰鬥,環境極其的險惡。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