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青鳥臨星/雲長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9頁,我在漢朝搞基建[穿書],青鳥臨星/雲長歌,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充頓時瞭然,想了想北境國上下懂匈奴語的不少,但真正能夠擔起這根大梁的可不多。
他要是不上的話就只能讓國相上了,可問題是來的只是匈奴使者哪裡配讓國相親自出面?
之前匈奴可是戰敗了,至於衛不疑……不說他年輕,他的身份也不合適,更何況萬一談著談著這位火氣上來直接動手怎麼辦?
所以無論如何看起來都是他最合適。
江充立刻躬身說道:「臣必不負殿下厚望。」
劉談說道:「別的不說,有幾點你一定要把握好,第一,鹽鐵是重要物資,互市上鹽會限量,鐵則是嚴格不許售賣,若是匈奴提出這兩點,一定咬死,哪怕不能建成互市也不給他們,至於鹽的限量……讓他們提要求,然後直接按照他們說的三成供給。」
江充當然懂鹽和鐵的重要性,說實話,匈奴之所以連年犯邊除了資源,更多的就是為了這兩樣,或者說是更多的是為了鹽。
人不攝入鹽是不行的,可偏偏草原上沒有鹽沼也不怎麼產鹽,至少比中原差得遠,更不要提大漢有些地方是臨海的。
烏師廬要求互市,可能目的就是這兩種。
不過江充還是問道:「那糧食呢?」
劉談摸著下巴說道:「糧食可以賣,但是必須規定,糧食只接受牛羊以物易物。」
劉談才不信匈奴糧食足夠就不會南侵這種鬼話,匈奴這個種族註定了侵略性很強,糧食足夠了只會讓他們的族群繼續壯大,壯大之後就更會覬覦中原資源,那時候他們再南侵,大漢就更不好抵擋。
而利用牛羊來換基本上就是用我們的糧食換你們的糧食,對於匈奴人而言,牛羊就是他們的一切,要是能夠透過換糧食讓他們養的牛羊數目減少,漸漸透過糧食控制匈奴的命脈也不錯。
不過他也就是想一想,匈奴人沒有文字是真的,但不傻也是真的,否則也不至於跟大漢勢均力敵這麼多年。
江充點頭記下來,劉談見他認真便說道:「這只是我的想法,回頭你去問問國相,不合適的地方就改了。」
劉談確定自己的方針是對的,但這之中的彈性他掌握不好,乾脆交給霍光。
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感慨,國相真的是萬能的。
不過江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敏銳問道:「稅收如何計算?」
第263章 [三更]263
收稅這個問題比較重要,劉談想了想說道:「在互市上不收稅,大漢不收,匈奴也不許收,甚至都別讓我看到收保護費的,否則就別怪我翻臉。」
江充愣了一下:「不收稅?」
劉談搖頭:「不是不收稅,而是不在互市上收,等商人交易完畢之後回到補給城的時候再按照貨物的價格清點收稅。」
互市上怎麼算有匈奴人也有漢人,太容易偷稅漏稅了。
當然在補給城收稅也不代表沒人偷稅漏稅,萬一人家不路過呢?
這一點劉談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但他會將補給城到敦煌以及接下來但凡是在北境國之內的路線,都給建設的好一點,能多方便就多方便,讓他們的損失減少到一定程度,他們會發現交稅比逃稅划算,到時候就不會這麼做了。
這年頭的商人實際上在行商的過程中其實挺危險的,走的距離近賺錢就不多,距離遠的話就有一系列的未知情況,這裡的未知情況說的還不是劫匪一類的,而是路上的各種意外,比如說馬車壞了啊,或者遇到的天氣不好啦,都可能對貨物產生影響。
所以很多貨物在運送過程中會損失一些,而商人們總不肯自己承擔這一份損失,所以他們將這一部分損失都加在了商品上,導致許多商品價格虛高。
而若是劉談能夠保證在北境國內通暢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