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傾虞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9頁,反派公主走向權力巔峰,傾虞白,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薛昌韞分身乏術——卻也正因為他已經分身乏術了,所以反而萬萬不敢詔回薛雯······
——那是,明安長公主······
薛昌韞不敢賭,不敢輕舉妄動,怕詔回來的不是幫手,而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何況遠水也解不了近渴,薛雯是指不上了,好在,他還有一個底牌——欽天監,馬祖昌。
······
薛雯懷抱著一個呼呼大睡的女嬰,動作小心地輕輕撥開了襁褓——果然,小嬰孩的右臂上有一個鳥頭形狀的紅色胎記。
——此乃文渺煙的小女兒,季溫瀾。此次動搖了薛昌韞的一場危機,就是這個還只知道吃奶的小女娃解決的。
薛雯聽文渺煙敘說起幾個月前的舊事,一時竟不知道是幾人合力做的一個大局,還是那馬祖昌竟果真有幾分玄妙的本領······
——那時正逢文渺煙懷胎十月,臨盆在即,馬祖昌掐指一算,竟說太子妃就在長樂郡主的腹中。
孩子生了下來,果然是個女嬰不說,手臂上竟然有一個鳳首胎記!
滿朝譁然、闔宮譁然、天下譁然。
而這個女嬰,也在剛過了百日後就被接進了宮中,養在寧壽宮,由文太后親自照看撫養——正是現下躺在薛雯手臂裡的季溫瀾。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真正能夠動搖薛昌韞的,根本不是滁州已經逐漸被控制住了的民亂,也不是暫時還不能隨心所欲大行帝權,頗受掣肘的朝堂。
而是對於太平遺詔,和薛昌韞究竟應不應該、有沒有資格坐這個皇位的質疑。
薛雯聽完了「故事」神色不辨,只是扯了扯嘴角道:「這個女孩兒來得好啊,馬大人真是厲害。」
文太后隱約知道她不喜馬祖昌,但是並沒有了解得很具體,只以為是她不大信這些,因此她這話雖然有些陰陽怪氣的,文太后也倒沒有多想,只是順著她的話道:「是啊,對虧了阿召了,阿彌陀佛,老天不棄。」
阿召就是皇上親自給季溫瀾取的小名,太子名昭,季溫瀾就偏生叫作「召」,如此做作,倒像是民間盛行的借運借命似的···搞得第一次聽到的薛雯心裡有些不舒服。
但是,比起群臣拿這當個做文章的筏子,比起平民百姓們湊熱鬧人云亦云,文太后和帝妃三人,才是真正內心裡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個所謂的先帝在行宮四海太平閣親立的「太平遺詔」究竟是怎麼回事的人。
西戎進犯,滁州民亂,宗室不忿,世家傲慢,群臣不馴,廢帝餘孽除之不盡,這樁樁件件,雖是人禍,何嘗又不似是天意呢?
薛昌韞本來之前就自己閒的沒事兒的時候「參禪」,把自己給繞進去了——說什麼「冥冥中自有天註定,非人力所能及也」,什麼「天命難違,回望來路,倍覺人事之渺小」······
他登基後,堪稱是舉步維艱,遇到了一樁又一樁的難事,真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
如今,旁人質疑,他表面上自然不會漏出什麼來,但這些質疑卻像一個個細小的尖刺紮在心中——薛昌韞自己內心深處何嘗不惶恐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這皇位是朕奪來的嗎?難道朕,真的不是天命所歸嗎?」
——同樣的,文太后一介深宮婦道人家,知曉的內情比他只多不少,只會比他更惶恐、更膽虛。
所以與其說,這襁褓中的女嬰季溫瀾真能起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去對抗心懷各異的群臣,倒不如說她的出現,安定了薛昌韞、徐妙言,和文太后自己的心。
他們安定下來、穩下來了,再運用得當,也能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
——但薛雯卻以為,最主要的目的卻恰恰被眾人忽略——更重要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