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半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2章 三山滴血,東北出馬筆記,吳半仙,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呃呃呃……
我睜大眼睛,遲疑了一下問馬叔:“這玩意還帶選的嗎,正一還是全真?”
馬叔說:“對啊,兩個派不一樣,你挑吧。”
我擦了一把腦門子上的汗:“這……這整的也太隨意了吧,好歹是兩大道教教派,咋讓你說的像買菜一樣,還隨便挑啊。”
馬叔哈哈大笑:“廢話,別人要想入道其實很難的,但是你要入的話,這不是有我嘛?那還有什麼難度?”
這倒也是,馬叔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
他老人家就是龍虎山天師府出來的,三山滴血啊。
然後全真那邊,有紫虛道長,還有任老爺子,還有那幾個一起救土龍的道友。
我要是想入道,真的是一句話的事。
剛才提到了三山滴血,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啥意思,其實這個又稱三山滴血字輩,就是道教正一派弟子取道名的依據。
且容我簡單講一講這個三山滴血。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
每每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
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大體說來,這樣通俗理解也可。
所謂正一者,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廣義上的道教正一派是區別於道教全真派而言,包括上清、靈寶、清微、神霄、天心等等以符籙齋醮為主要修行方式的道教宗派。
相傳,“三山滴血”最初為南宋時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薩守堅祖師的法脈傳承,薩祖也就是首代弟子,後來,“三山滴血”成為正一萬法宗壇、神霄派及清微派宗壇傳度弟子的法脈。
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派”為傳承依據,凡學道弟子奏名之初,當依此派順序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否則非正一弟子。
到今天,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為傳承依據。
在“三山滴血”後,這些道教宗門大多以正一自稱,並沿用共同字輩,相互融合,界限越來越模糊,所以“三山滴血”字輩也被人稱為正一“三山滴血派”,但是所含各宗門的核心道法和方術還是保持了各自的特色,並得以傳承至今。
那何為三山呢?
古人行文中使用數詞常為虛指,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並不是絕對指三個人同行,在“三山滴血”中也如此。
三山通常指龍虎山、茅山和葛皂山,後來又融合武當山等,在這些道教仙山洞府中一直都有人數較多的大規模教團。
正一派在宋元時期繁衍最盛,其時,四大宗壇各自傳籙,各有字派相承。
元明時,這些教團逐漸融入正一派範疇,到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敕封為“正一教主”,同時主領三山符籙。
三山合一後,授籙統歸萬法宗壇,從而形成了三山一脈相傳的嫡親血派,眾多正一符籙派便以此三山滴血派為宗,一代一代相傳至今。
由此可見,“三山滴血”和其所排列字輩對道教正一派影響之大。
在正一派授籙的科儀經典《天壇玉格》中記載:此字派乃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授與正一派薩祖師,凡有學道者,奏名之初,當依此派循序而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可也。
直至今天,正一派弟子在傳度授籙時都會依據“三山滴血”字輩而有相應的道名。
可以說,“三山滴血”為正一派弟子傳承法脈,彼此加強溝通和聯絡,促進道門團結等諸多方面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正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