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
我要火來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從征服萬千少女開始的重生之旅,我要火來的,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多推理界大師紛紛感慨,哪兒冒出來個妖孽。如此鉅作,竟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大學生寫出來的,誰能信?誰敢信?
可他偏偏就是寫出來了。
更可怕的是,這個年輕人,寫了兩部推理作品,結果,都開創了推理新模式。
簡直恐怖如斯!!!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天才作家,也不過如此了吧。
隨著越來越多的推理作者出來為《東方快車謀殺案》站臺,稱其為一部偉大的作品。不少網友開始反思,秦頌如此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薇渤上寫的《咚咚吊橋墜落》真的只是為了愚弄讀者麼?
不,一定不是這樣的,作者花費心血創作作品,肯定有更深的用意在裡面。
沒人會為了一個惡趣味玩笑,大費周章。
讀者們做起了閱讀理解,用八倍鏡看書,力求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洋城大學,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且極擅長出高考閱讀理解題的老師一看這題我會啊,麻溜登上薇渤,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洋洋灑灑寫下八百字讀後感:“大家發現了麼,《咚咚吊橋墜落》裡面所有人名都是推理名家,秦頌在調侃推理名家之餘,是不是也對推理小說表現出了一種擔憂?從第一部推理小說《包公案》出現至今,所有的犯罪手法,已被前人走盡,後人再想創新難上加難。這也導致近些年,世面上暢銷的推理小說越來越少,能夠讓人耳目一新的推理更是少見,更多的是換湯不換藥的犯罪手法,讀者看了開頭就能猜中結尾。而《咚咚吊橋墜落》開篇之語:這是一塊指向死路的路標。大概正是秦頌一直在思索並且探尋突破的邊緣。”
“沒錯,看到最後,兇手不是人而是猴並不是敗筆,反而是整篇小說的昇華之處,推理小說正需要這樣的創新,可以給讀者帶來更多的精彩。”
“樓上支援加1。”
“樓上閱讀理解大佬,本人直呼臥槽!!!”
“再仔細想想,小說裡,秦頌把自己化身的秦先生寫死了,是不是說明敘詭小說只是自己對推理的一種嘗試,可能這條路最後也是死路,一切都要經過市場的驗證。可就算是死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前行了。秦先生,你真的,我哭死!”
“臥槽,聽你這樣一說,好像有這麼點意思了。”
“聽了你們的分析,回去又仔細閱讀了一遍《咚咚吊橋墜落》,發現裡面真的有很多隱喻地方,不能細想,只能贊上一句,先生大才,格局不是吾等凡夫俗子能夠比的。”
“我第一遍看完《咚咚吊橋墜落》就看出了裡面的深意,奈何當時說了沒人信啊。”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古代有聖人成聖有斬三尸的說法,而《咚咚吊橋墜落》裡面有兩個秦先生,其中一個死了,是不是說明……細思極恐啊,一部推理小說竟然寫出了道家的哲學意味。”
“樓上的說法,有點離譜了啊。”
“言之有據極為對,我不覺得離譜!”
“果然,秦先生能寫出《麥琪的禮物》這種高水平作品,又怎麼會是那麼膚淺的人呢?”
“……”
原來,這才是秦先生的一片苦心。明明心繫天下,卻慘遭唾罵。他真的,我哭死。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凡事不能看表面,只有透過思考得出的結論才是真的。網友們越分析,越上頭,越上頭越覺得這是真的,紛紛跑到秦頌薇渤底下留言,問他是這樣麼?請問小說裡為什麼有兩個秦先生,其中一個被殺死了,是因為你願意付出半條命的代價來換得推理模式的一次創新麼?為什麼之前這麼多網友質疑你,你卻不為自己辯解呢?
“嘎?”秦頌看到這些評論,表情如同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