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家中來信】,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鈞,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祥搖頭說:“肯定是餘善微出的主意,那個女人不簡單啊。”

朱銘問道:“縣衙什麼反應?”

朱國祥說道:“向知縣升遷了,新來的知縣叫龐瑞。此人做了好幾年州學校長,估計是窮瘋了,一上任就往死裡撈錢。簡直連臉都不要,打著為朝廷徵集糧餉的幌子,一口氣增加好幾種苛捐。下白村對岸的零散農戶,就是受不了這個,才帶著土地集體投靠大明村。”

“主簿張肅是什麼反應?”朱銘又問。

朱國祥忍不住好笑:“張主簿和白二郎聯手,抗拒這種胡亂收稅的行為。但張主簿是真心抗拒,想緩解百姓的負擔。白二郎和手下那幫胥吏,卻是一邊抗拒,一邊趁機撈錢。”

“張主簿不容易啊,”朱銘生出感慨,同時又幸災樂禍,“上有貪官,下有汙吏,他夾在中間肯定難受,估計是沒有心思去管大明村了。”

朱國祥欣慰道:“縣衙官吏,鬥得越兇越好,大明村才更容易埋頭髮展。新來的龐知縣,主動向大明村示好,估計是想巴結我們兩個。他在任期間,完全不用擔心外部壓力。”

“村學怎樣了?”朱銘問道。

“去年全村大豐收,”朱國祥笑得很開心,“好多村民把孩子送來讀書,學生已經有五十幾個,其中四個還是女孩子。孟昭正在聯絡舊時同窗,也是一個落第士子,想把那人也拉來大明村做老師。”

五十幾個學生,就算只有一半,年齡在十歲左右。等五六年之後,也能培養出二三十個識字少年,而且還都是會數學的,這將是起兵之初的官吏班底。

更何況,隨著村民更加富裕,學生數量會越來越多。

真的就叫“富裕”,能吃飽穿暖,再存下幾個餘糧,他們就覺得日子過得很富。

書信已在爐中化為灰燼,朱國祥臉上笑容不散:“就連嚴大婆都在出主意,去年村裡有了更多餘錢,嚴大婆建議添置六頭耕牛。村裡僱人專門養牛,農忙時低價出租給村民耕地。村民也可以進獻牛草,所獻牛草達到一定數量,就能免費耕半畝地。”

朱銘說道:“只要給一個安定環境,百姓的主觀能動性就能發揮。而且,農民更知道農民需要什麼,嚴大婆種了一輩子地,她就曉得農民迫切需要耕牛。村裡原有的耕牛,數量完全不夠用。”

朱銘把洋州士子的書信看完,提筆逐一回信。

又將反覆修改補充的陳淵書稿,交給鄧夏說:“此書暫名《道用策》,拿回去交給令孤許。讓他不要藏私,願學此術計程車子,皆可傳抄出去推而廣之。”

寫完書信,朱銘又去拜訪陳淵。

“先生,明日的官船,我要去濮州上任了,”朱銘問道,“先生有何打算?”

陳淵說:“《道用策》已經編撰完畢,這半年來,又向令尊學習了微積分。微積分玄奧無比,我暫時只能領略皮毛,恐怕得用二十年時間去鑽研。東京這裡,我雖收了上百個弟子,但難以忍受此地的風氣。”

難以忍受的是學術風氣,為了不被官方刁難,陳淵刪除了很多違背新學的言論。

整個徽宗朝,學術控制最嚴格的地方,一個是開封,一個是洛陽,這兩座城市都不適合傳播新思想。

陳淵感覺自己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憋了一年多,實在受夠了:“等天氣涼快些,入秋之後,我也會離開東京。先去兩浙看望恩師,順便講學兩月,然後就回福建。”

“先生今後便在福建路傳播學問嗎?”朱銘問道。

陳淵點頭說:“回到家鄉,建一書院,專門傳授道用之學。而且我離家數載,是該回去跟妻兒團聚了。”

朱銘拿出價值三百貫的銀子:“先生請收下。”

這三百貫,一半是歸還借款,當初開煤炭鋪找陳淵借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密探江湖

茹逸君子

三國之神級召喚系統

一生而無畏

不成氣候的發明家

不成氣候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