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古代也有硬筆】,北宋穿越指南,王梓鈞,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陽毒辣,陳淵和薛道光沒去外邊,全都待在屋裡研究數學。

朱銘撿起桌上一隻竹筆,筆尾是封閉的竹節,筆尖為雙瓣合尖構造。除了沒有橡膠吸管,這支竹筆的結構功能,與現代鋼筆一模一樣。

“朱院長,你弄出來的?”朱銘覺得很有用,自己也想搞一支。

“老陳和老薛自己做的,”朱國祥又揀出兩支硬筆,說道,“這是葦管筆,跟竹管筆的構造一樣。這是木筆,無法儲存墨水,需要一邊蘸墨一邊寫。他們的硬筆書法都不錯,肯定早就練習過。”

朱銘感覺自己被重新整理三觀:“也就是說,至少在宋代,就已經有鋼筆雛形了?”

何止是宋代,這玩意兒至少能追溯到唐代,甚至漢代都有可能出現了。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就鑑別出2萬多頁的硬筆書法寫本。各大遺址的硬筆,也不止出土一支兩支,分為竹管筆、葦管筆、木筆、骨筆等多種型別。

朱國祥說:“他們在學習數學和物理時,嫌毛筆畫圖太麻煩,就自制了一堆硬筆。後來乾脆不用毛筆了,就連寫文章都用硬筆。其中葦管筆數量最多,製作方便,消耗也快,老陳已經寫禿了十多支。”

“這兩人現在學到哪裡了?”朱銘問道。

朱國祥說:“我不曉得21世紀的教材怎麼編的,按我那個時候的教材,陳淵已經把初中數學、物理學完,薛道光可能是初中一二年級的水平。當然,電學這些沒教。”

“牛逼!”朱銘讚道。

朱國祥問:“什麼時候走?”

朱銘道:“九月底,去洋州跟他們匯合,我估計九月二十號就要下山。”

“那快點訓練村兵吧。”朱國祥說。

朱銘道:“已經安排了,明天就開始練。”

朱銘拿著那支竹筒筆做模板,抄起小刀去屋子後面,那裡堆放著用剩下的制筆材料。

選了一根香菸粗細的竹管,然後慢慢削筆尖,還把筆尖破為兩瓣,經典的鋼筆筆尖結構。再慢慢磨筆尖,磨得光滑了便搞定。

“這個筆怎麼加墨?”朱銘跑去問陳淵。

陳淵說:“有小勺。”

朱銘用小勺舀墨水,一點一點倒入筆管,挺費勁的,還不時要抖幾下,沒有橡膠吸管方便。

裝完墨水,還塞了筆舌。

朱銘問道:“陳先生經常用竹筆嗎?”

陳淵說道:“文吏經常用,硬筆寫著更快,和尚道士也用於抄經。”

“先生可知,這竹筆有什麼道理?”朱銘隨時隨地傳播物理。

陳淵卻說:“充入墨水,抖掉裡面的空氣,筆管內的氣壓就小於外面的氣壓。再加上墨水錶面的張力,筆尖朝下時,就不會大量流出墨水。寫字時,筆尖、筆舌透過毛細現象,可以持續吸收墨水。如果因氣壓、震動、重力,打破了筆管內的平衡力,筆舌便如堰壩將多餘墨水攔住。”

好嘛,朱院長已經傳授了氣壓知識。

陳淵感慨道:“萬物皆有其理,這竹管筆亦然。元璋兄學究天人,無論拿著什麼東西問他,他都能鞭辟入裡的解答。”

朱銘說:“晚生九月底出門,前往東京趕考,先生是留在村裡,還是一起過去?傳播道用之學,總不能一直留在山上。”

陳淵想了想:“一起去吧。洋州太小,東京才是傳道之地。”

如果是傳統的儒家學派,隨便挑個村落結起草廬,就能吸引讀書人過來求學。

但他們的主張是“百姓日用即為道”,初創時受眾為中下層士子和市民,這就必須前往大城市講學。

開封,無疑是最大的城市!

薛道光終於畫好一條輔助線,抬頭說:“貧道也去東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密探江湖

茹逸君子

三國之神級召喚系統

一生而無畏

不成氣候的發明家

不成氣候的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