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四章 部署,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董良的印象中,此時的世界一哥大英帝國應該是那種一言不合就拿大炮說理的主兒,他並沒有想到對方會主動來找自己談。
他只想趁著這次機會,儘可能地擴大華族的控制區,在滿清和洋人緩過來之前提升自己的實力。
董良終於進入了廈門城。
廈門城位於廈門島的西南部,依山而建,三面朝海,城池距離鼓浪嶼租界區其實不遠。
城池分內城與外城,內城築有四面圍牆,設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週四百二十五丈九尺,高連女牆一丈九尺,闊八尺五寸,窩鋪二十二,垛子四百九十六,門四:南曰洽德,北曰潢樞,東曰啟明,西曰懷音,上各建樓。
這座內城用今日的計量辦法,城的周長約1400米左右。
董良一直等到孫延平找過來之後,才進入廈門城,董良在碼頭的時候,義軍正在城內清理殘留的清軍。
護衛軍三大隊和炮兵大隊一起搞了一個入城儀式,彰顯一下護衛軍的嚴整與強大。
“一輛、兩輛、三輛……”一個穿著短打的碼頭工人指著透過的炮車數道。
這些炮車都有兩個輪子,用一匹駿馬拖拽。生鐵鑄成的巨大輪子壓在石板路上咯咯作響。
剛才過去的護衛軍步兵整齊的佇列,清一色的火槍已經讓足夠讓他們震撼了。
現在看到這麼多火炮,則將眾人的熱情推向了高潮。
街道上都是看熱鬧的百姓,義軍不管戰鬥力如何,紀律性還是可以的。
因為城內百姓響應起義,官軍大都乘船跑了,因此整個廈門城基本上沒有受到一點破壞。
廈門城的反清群眾基礎非常好,因為商業的發達,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非農業人口群體。
正因為如此,當初陳慶真才會在這裡建立小刀會。
這次護衛軍拿下廈門也得到了當地百姓的大力支援。
為了增加這些百姓對護衛軍的信心,董良才會大費周章搞這樣一個入門儀式。
“洽德門?”董良抬頭看向門頭上的名字。
他差點念成了“哈德門”了。
董良一行人在入城儀式結束,百姓散去之後才入城。
他不想招搖過市,一方面董良喜歡安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全考慮,畢竟這座城池才剛剛佔領。
“惠甫,這城門的名字怎麼如此怪異?”董良問身旁的趙烈文道,趙烈文人稱“閎覽”,讀書萬卷,博聞強記。
董良不知道的東西,他幾乎都懂,當然了,董良知道的東西他不一定懂。
因為他在書中根本看不到這些內容。
在董良的印象中,一般的城門都會起一個簡單吉利的名字,基本上差不多,不過這廈門內城卻是頗為奇怪。
“元首這廈門城始建於明代,原為中左所,後來鄭成功抗清,將這裡改為思明府,作為自己的大本營,此城才開始大建。要說這四門的名字確實是寓意深刻。”
“南門“洽德”,出於《尚書》的《大禹謨》,稱皋陶“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即愛惜生靈,不事殺戮。”
“北門“潢樞”,為“天潢之樞”之省稱,天潢為星名,也指皇室,在此自然喻城為國之樞要。”
“東門“啟明”,即清晨現於東方的啟明星,喻人則指“心志開達,性識明悟”。”
“西門“懷音”,典出古人“食椹懷音”之語,《詩經》雲:“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飛鴞是惡鳥,叫聲不吉利,吃了桑椹,便用好的聲音作回報。教化之意寓於其中……”
趙烈文講起典故來的時候就會滔滔不絕,這是他少有的強過董良的地方。
“趙大人果然博學。”一旁的王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