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九二章 王謀趙斷,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澄的復興會起義軍趕到漳州城外的時候,城門已經被人開啟。
原來是這位鎮守使曹三祝主動出擊之後,城內空虛,城內的復興會員趁機奪取了城門。
不到五天時間,起義軍就拿下了幾乎整個漳州府。
在另外一個時空的咸豐三年,黃德美起義也是十幾天時就佔領了漳州和廈門。而此時漳州地方清軍的實力比那個時空還要虛弱。
因為兵力都被抽調去攻打東番島了。
孫延平依然沒有停止擴軍,他繼續在漳州招募人馬,絲毫不擔心會影響到地方上的生產,因為他知道董良的背後有廣州糧商蘇家以及浙江海商沈家的支援。
南洋的糧食產量很高,這一點在南洋呆過多年的孫延平非常清楚。而現在漕運斷了之後,浙江的糧食也會產生富餘,以沈家的關係,想要將這些糧食運出來並不難。
他知道此時清軍守衛空虛,起義軍不需要有多強的戰鬥力,只要人多就好。
人多就能夠控制更多的地盤,因為他們面對的敵人主要是那些地方士紳,這些人的實力同樣不強。
在漳州府城、長泰、石碼等地,孫延平又招募了二十個大隊的民兵,這下子義軍的人數達到了一萬七千人。
其中精銳被編入守備隊,普通的民壯則編入民兵。
義軍迅速向漳州底下的各縣進攻,擴張的勢頭非常猛。
孫延平趁勝分兵攻取安溪、漳浦、雲霄等漳州下轄各縣。
十八日,義軍一部佔領西南面的詔安,至此,漳州全境基本上都在華族的手中。
孫延平也是一個知兵之人,尤其是對閩粵的地理十分了解。
他知道詔安有一座分水關,此關距詔安縣城約二十里路程,歷來是漳潮兩個州府的交界處。
地勢群峰列障,其間的分水山有一天然的壑口,形成“東連五福,西接兩廣”的山隘。
明正德十五年漳潮巡檢司遷署至此,由此誕生了名揚閩粵贛三省的分水關。
詔安位於閩粵交界地,是福建的東大門,“地極七閩,境連百粵”。
義軍控制了這裡就相當於暫時堵住了廣東清軍北上干預的道路。
孫延平在此駐軍兩千人,又於關城之上增置了火炮。
除了攻打海澄和漳州城的一戰,義軍基本上沒有經歷什麼像樣的戰鬥。
清軍聞風逃跑不敢應戰,地方官員棄城而走不在少數。
誰都沒有想到,在大軍進攻東番島的時候,福建會爆發這麼大規模的起義。
而孫延平能夠一下子就將起義的規模膨脹到這樣的程度,與孫延平在漳州的提前佈局有密切的關係。
孫延平利用清軍平定漳州之亂過程中製造的仇恨,短時間內就將復興會的觸角伸到漳州的每一個角落。
大量受到清軍和地方民團迫害的民眾加入到復興會,還有那些失敗之後隱藏起來的小刀會力量。這些人轉而擁護華族“內驅韃虜,外抗列強,護衛華人,復興華族”的政策。
孫延平又是福建小刀會的元老,很容易就將這些人收服。
同時華族的土地政策也是吸引眾人的原因之一。
因此當復興會義軍殺到一處地方,總有當地的復興會會員帶領普通百姓響應起義。
短短几天時間,起義軍就跟天女散花一般覆蓋了整個漳州,而義軍的人數也跟滾雪球一般變成了幾萬人。
義軍每佔領一處,就在當地成立行政公署,派遣復興會的骨幹擔任要職,張貼華族的安民告示。
同時派出工作組去丈量土地,分配土地,組建生產大隊。
孫延平知道,百姓一旦嚐到了生產大隊的甜頭,就再也不會心甘情願接受滿清朝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